|
以糧食為代表的農産品價格近來漲勢迅猛。從現貨價到期貨價,都是“漲聲一片”。農産品價格普遍上漲,除了天災因素,筆者以為,就近期而言,流動性過剩因素所佔比重更大。 流動性過剩所表現出來的突出特徵,首先是美聯儲“放水”引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筆者預計,美聯儲量化寬鬆規模或在20000億美元左右,過量的貨幣追逐有限的資産,從而導致國際以及我國國內資源類商品以及農産品價格的快速上升和收益率的持續下降,即所謂的資産泡沫。其次是銀行機構資金來源充裕,存款增速大大快於貸款速度。央行《2010年三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報告顯示,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累計增加10.32萬億元,消除季節因素後的存款季環比折年率為22.4%,分別比二季度末和上年末上升3和1.5個百分點。還有,就是貨幣增長率超過了GDP增長率。 上述特徵在我國現實經濟中都有反映。數據顯示,廣義貨幣(M2)餘額9月末達69.64萬億元,消除季節因素後,三季度末M1、M2季環比折年率為15.6%、22.7%,分別比二季度末反彈0.5和8.2個百分點。M1、M2增速比2004年至2008年同期的平均增速分別高出6.4和2.5個百分點。而今年二季度我國經濟增長率為9.6%,貨幣增長率遠高於經濟增長率,貨幣流動性仍相對較強。這些多餘的流動性出於資本逐利的本性,必然會尋找投資出路。而農産品價格的普遍上漲就是多餘的游資競相追逐的結果。 流動性過剩的主要禍根,在於國際熱錢的涌入。這些違規流入的熱錢,多采取“螞蟻搬家”方式,主要包括加工和轉口貿易、外資、服務貿易和個人渠道。部分外商投資企業虛構用途將資本金結匯後進入農産品市場,還有部分銀行主動配合或順應客戶需求,打外匯管理政策的擦邊球。數據顯示,今年9月,我國外貿順差收窄至168.8億美元,當月FDI為83.84億美元,同比增6.1%。但9月新增外匯佔款2895.65億元,較8月環比增19.19%,創下年內新高。而國家外匯管理局10月27日公布的另一數據顯示,9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284億美元,延續了7月和8月250億美元以上的順差規模。與此同時,截至今年10月底,外匯管理部門共查實各類外匯違規案件197起,累計涉案金額73.4億美元,已立案和處罰違規案件178起。這些數字表明,三季度以來特別是9月以來,跨境資金在大量流入我國境內。 所以,要遏制農産品價格上漲勢頭,必須採取治本措施。首先,要一改目前央行不僅調控貨幣供應量及利率並且還調控新增信貸規模的政策舉措,在貨幣政策操作上,可考慮年底之前暫不加息,貨幣政策調控主要採用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其次,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形成雙向波動態勢,不斷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只要是人民幣匯率彈性區間的均值保持基本穩定,但底部在不斷抬高,就不必理會美國與歐洲的施壓。再次,加強對熱錢的有效控制和打擊。10月2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通報了今年2月至10月打擊熱錢專項行動中查處的案件數和涉及資金數,9家銀行分支機構外匯業務違規。在今年餘下的兩個月裏,外匯管理部門應以進出口核銷改革為重點,繼續推動貿易便利化,有序推進資本項目管理改革,繼續運用匯率、利率等價格機制合理引導,保持對國際熱錢流動的高壓打擊態勢,防止其戰略做空我國市場,維護我國涉外經濟金融安全。 此外,當然還要統籌抓好當前糧食以及“菜籃子”産品的生産,促進糧食、蔬菜流通快速發展,確保農産品市場的有效供應。同時嚴格整頓市場秩序,打擊那些對農産品囤積居奇、倒買倒賣的違法行為,切實加強大宗農産品中遠期交易市場監管,禁止非法期貨交易,堅決取締存在市場主辦者入市操縱價格、挪用保證金等行為的大宗農産品中遠期交易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