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掏百姓的錢"應是人大代表的共識
2010-11-02   作者:浩瀚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曾幾何時,增稅成為政府調控的主要手段,股市虛火,調高印花稅,樓市有病,增加契稅,甚至準備&&房産稅或物業稅。在一些城市,一方面,政府賣地頻頻賣出天價,政府收個盆滿缽滿;另一方面,政府又繼續收高額的契稅等稅費。
  政府增稅,那是出自於政績工程與權力擴張的衝動,增稅對政府來説多多益善。可是,令人奇怪的是,許多地方的人大代表也與政府一樣,同聲出氣,也異常亢奮地呼籲增稅:在北京、山東、浙江的兩會上,代表、委員建議開徵物業稅以抑制房價;在上海的兩會上,有人建議開徵“綠稅”以保護受到污染威脅的崇明島;甘肅兩會上更有人提案要求開徵氣候變化稅、能源稅、碳稅、碳排放基金、碳信託交易基金;北京市人大也向中央提出了開徵機動車環境稅的建議。
  稅收與民眾財富增長呈此消彼長的關係,稅收增加得越多,民眾腰包的錢就越少。稅收不是不要徵,但是,絕對不是越多越好。合理的稅收要考慮到調節貧富差距,要讓高收入者負擔相對多一些,而不是低收入者也承受相同的稅負;稅收也要考慮到以最少的錢做最好的公共服務,不是稅收得越多越好;運用稅收杠桿進行市場調控時,也必須考慮到是否還有其他有效的手段進行調控。
  作為人大代表,不但不應鼓吹增稅,更應當是監督和警惕政府增稅的衝動,要防範政府那雙“總想從老百姓腰包裏掏錢”的手。“不要總想從老百姓腰包裏掏錢”不應該是溫孚江委員一人的聲音,更應當成為全體代表和委員的共識。在滿足公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決策權”成為潮流的今天,代表、委員不僅僅是要審查政府的預決算,管住政府花錢的衝動,也要審查各種收稅的法律、法規,管住政府收錢的衝動。
  可惜,今天敢於説出“不要總想從老百姓腰包裏掏錢”並付諸行動的代表、委員並不多,相當多的代表、委員在法律、法規審議上的發言更像是為政府背書,給政府的行為進行辯護,説到底,就是代表、委員中官員居多,還是在為他們自身利益考慮。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罷免縣鄉人大代表決定權在民不在官 2010-08-24
辛店:人大代表“三問”係民心 2010-06-25
幾位人大代表的“碳足跡” 2010-03-05
“80後”人大代表的新思維 2010-03-03
人大代表呼籲:減免西部配套資金 2009-03-1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讓創業板回歸“創業”本能[思想]僅憑“定量寬鬆”難救美國經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