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房地産市場別忘了規範中介行業
2010-11-01   作者:李星文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體:
  日前,在“2010中國房地産經紀行業發展年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宋春華直指房地産經紀行業存在的三大問題:內訌嚴重、從業人員素質低、突破底線違規炒房。宋春華説,中介已突破職業道德底線,其不規範行為主要表現在隱瞞重要信息,發布虛假廣告,損害當事人的利益,有的參與炒房。
  一個月前,國家發布一系列信貸和稅收政策,對反彈中的房地産市場進行新一輪調控。雖然一級城市的房價依然堅挺,但8、9月份以來迅速放大的成交量在新政的干預下大幅回落,樓市又進入了多空激烈交戰、觀望氣氛濃郁的階段。多數買房者暫時捂住了錢包,房地産中介則成了熱鍋上的螞蟻,他們頻繁地電話騷擾房主和買房人,吹噓自家的房源,渲染緊俏的氣氛,做成生意的願望比其他時候更強烈。
  客觀地説,這幾年房價的火箭式上漲,固然是由多方合力推動的,但房地産中介推波助瀾的作用不容低估。回望過去幾年的成交案例,中介公司興風作浪的手段大致有三:首先,通過各種非法手段讓銀行給資金有限的購房者更高的貸款。如此一來,手頭只有10萬元的人也能出得起20萬元首付,房子的流轉速度加快,成交量不斷放大,房價想不升高也難。其次,領人看房時花言巧語製造熱銷氣氛,永遠是“過了這村就沒這店”,很多買房人在一種“時不我待”的急迫感中打開了錢包。還有一種“遇貨添錢”法,在賣家的心理價位上憑空增加10萬元、20萬元不等,房價抬得越高,提成拿得越多。久而久之,這些花招都成了“慣例”,房價上漲也成了常態。
  實際上,中介的胡作非為一方面推高了房價,損害了買房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給房地産市場埋下了隱患。不規範的高額貸款一旦遇到風吹草動,便有可能出現災難式的後果。美國次貸危機正是由於華爾街的銀行家們用過於“大膽”的金融杠桿讓窮人實現了買房夢,用花哨的金融衍生工具將次貸産品包裝成誘人“蛋糕”,經過擊鼓傳花的一炒再炒之後,肥皂泡突然破滅,引發了全球的金融危機。中國的不法中介雖然還沒有華爾街銀行家們的能量,但他們的行為也給房地産市場注入了不少泡沫和危機,其危害性必須正視。
  房地産中介之所以能夠翻雲覆雨,跟有關部門對之管理松弛、疏於規範大有關係。很難想象,已經如此擅長攪風攪雨的房地産中介,准入門檻其實很低:註冊資金、上崗資質、員工規模等方面要求簡單,只要是“有志於”從事這一行業,又得窺其中的明暗規則,有一筆不大的本錢,再拉上幾個業務員就能開張。作為一手托兩家的中介機構,誠實守信本應該是其從業的生命線。然而現有的中介機構並不致力於誠信文化的建設,從業人員來源複雜,普遍帶有不擇手段促成交易的心理,缺乏應有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賣房者和買房者一不小心就會中了他們的“埋伏”。這些亂像是正常的房地産市場不能承受之重,加強市場監管、重樹誠信之風已是當務之急。
  當下,國家正通過“政策組合拳”遏制房價過快上漲,促進房地産市場回歸理性。在調節基本供需關係的同時,也應該在市場相對平淡之時,對房地産中介抓緊整治和規範,確立應有的市場門檻,建立基本的誠信檔案,對非法炒房者和欺詐客戶者予以懲罰,徹底理順這個中間環節。住建部有關官員日前透露,規範房地産經紀領域的《房地産經紀管理辦法》將於近期&&。希望這部新法能在房地産經紀業界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劉明康:高度關注房地産貸款風險 2010-10-29
美國房地産市場有所回暖 2010-10-28
央行:前3季度房地産貸款增速回落 2010-10-27
前三季度房地産貸款增速回落 2010-10-27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劉濤:中國貨幣政策調整正當其時[思想]韓志國:關於徵收房産稅的政策建議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