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靠“放火”來“救火”?
2010-10-29   作者:鄭曉舟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體:
  一向以來,美國人一直以“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的倡導者和實踐者自居。但是近年來,無論是政府干預經濟的力度和頻率,及其挑起的貿易爭端或者設置的貿易壁壘,卻又以美國居首。
  由此看來,美國人倡導的“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的前提是對己有利。
  在中美匯率問題爭端迭起的今天,再次看到一條新聞,稱美聯儲將再次推出刺激政策,並將宣布一個在未來幾個月購買價值數千億美元美國國債的計劃。眾所周知,當央行購買國債的時候,就是向市場投放貨幣。向市場投放貨幣,則意味着增加市場的貨幣供給,也就會推動本國貨幣價格走低。
  儘管長期以來,美國的財經高官們一直把“強勢美元”的口號挂在嘴邊,甚至在美元價格大跌的2009年也不例外。事實上,所謂“強勢美元”無非是美國人掩耳盜鈴的一種説法。其真正的做法,是不斷推動美元匯率走低,以便促進美國産品的競爭力,增加就業。
  與所謂“強勢美元”和“市場經濟”的説法一樣,美國人在“自由貿易”的做法也很讓人玩味。
  在最近一週,已經看到多條新聞,關於美國將對中國的産品徵收反傾銷關稅,其中包括有銅管、木地板、銅版紙等多種産品。
  任何對自由貿易理論的嚴肅探討,都不可避免地要挑戰1817年大衛李嘉圖提出的著名“比較優勢”理論,他的英國呢絨交換葡萄牙紅酒的案例為歷代的經濟學學生所熟知。根據一些外行人士以及太多的職業經濟學人士共同認可的一個神話,比較優勢理論證實了自由貿易是最優選擇: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不論貿易夥伴是否實行了同樣的政策。
  這種理論,其實是在理想化的情況下進行的。一旦本國經濟出現問題,任何國家和政府都會想到通過出口拉動經濟,這在美國也不例外。
  在失業率高企、經濟刺激政策遲遲未能有效提振經濟指標的情況下,美國不得不希望通過減少進口,增加出口來挽救經濟。
  美國經濟的問題,實際上是其過度進口,不斷向外國出售資産或者欠下債務而累積而成的。與普通家庭一樣,卯吃寅糧的日子雖然能夠維持一陣子,卻不可能無限期延續。而這正是美國當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否則不僅面臨着最終崩潰的風險,而且與此同時,美國每出售一美元資産、每承擔一美元債務,都在蠶食着美國的凈資産。
  在這種前提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並且製造種種藉口揮舞起大棒,打壓其他國家的生産競爭力,就成為美國諸多政客們的選擇。對他們來説,只要與己有利,説一套,做一套,或者説用兩套標準要求自己和別人,又有何妨呢?或許對美聯儲而言,當下要救“內火”,只有到別處先“放一把火”。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美聯儲擔憂"止贖門"影響發酵 2010-10-26
美聯儲官員布拉德就定量寬鬆作暗示 2010-10-22
美聯儲:美經濟復蘇步伐依舊緩慢 2010-10-22
美聯儲官員稱須積極應對通縮風險 2010-10-18
美聯儲新一輪量化寬鬆“箭在弦上” 2010-10-14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劉濤:中國貨幣政策調整正當其時[思想]韓志國:關於徵收房産稅的政策建議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