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應避免“快餐化”
2010-10-28   作者:王石川  來源:人民日報
 
【字體:
  近日有兩則新聞相映成“趣”。一則是,陜西咸陽市獎勵市民撿煙頭,每個煙頭獎勵5分錢,如今因為資金不到位等原因,部分街辦只好停止回收煙頭。另一則是,教育系統在全國高校推廣的冬季長跑即將啟動。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全國試點冬季長跑的高校學生必須在一家指定的網站用真實姓名、學號註冊,同時還要將指紋採集信息提供給網站。
  應該看到,無論是獎勵市民撿煙頭還是推廣冬季長跑,出發點都是好的。前者是發動群眾參與“雙創”,提高社會環保意識;後者是為了改善學生體質,改變我國學生耐力、速度、爆發力連續20年持續下降、近10年下降趨勢增快的態勢。然而,兩者都遭到不少質疑,令人深思。
  這種尷尬遭遇其實並不偶然。以獎勵市民撿煙頭為例。據咸陽市雙創辦介紹,該活動的啟動源於該市一次會議。在談到煙頭、鼠害令人頭疼時,秦都區和渭城區兩區臨時動議,向市民承諾撿煙頭獎勵。一項面對公眾的政策,在&&之前,如果經過充分調研、詳細論證,如果徵詢民意,並充分考慮到可能出現的種種後果,恐怕不會面臨如今騎虎難下的尷尬:煙頭來路不明,甄別十分困難;資金不到位,獎勵活動面臨夭折危險……
  再以“陽光長跑”為例。長跑固然有益健康,強化監管也有必要。問題是,為何非要採取“指紋打卡”的方式?即便採取“指紋打卡”的方式,為何非要學生在一個名叫“鷹網”的網站上註冊個人信息?調查顯示,“鷹網”並沒有標注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可的ICP備案號;此外,“指紋打卡”的終端設備,由深圳一家公司所提供。網站和公司如何獲得相關部門的青睞,其中有無利益輸送,大可存疑。
  最關鍵的是,如何保證學生的隱私?眾所周知,一個人的指紋信息具有獨一無二的排他性,也具有不容濫用的隱秘性。在許多國家,一般情況下,只有警方才可要求犯罪者按指紋,其他機構無權要求公民留存指紋。基於此似可質問,誰有權讓學生指紋打卡?誰來保護學生的指紋信息?儘管相關部門已經&&,學生的指紋信息肯定不會流往外界,並且早已和網站簽署了保密協議。問題是,在個人信息屢被外泄的現實情景中,學生有理由深懷疑懼和不安。
  很顯然,無論是獎勵撿煙頭還是“指紋打卡”所遭遇的困境,都揭露了一個常見的現象,即一些公共政策制定的隨意化:只求決策的快意,而無科學的擘畫。這種“快餐化”的決策,結果要麼虎頭蛇尾,難以為繼;要麼遭到抵制,難以推進。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消解着政府公信,更浪費了公共資源。
  正如學者所言,公共政策是對社會價值做出的權威性分配。政府部門在制定公共政策時必須嚴肅審慎,汲取民意,如此方能科學嚴謹,避免政策空心化。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制定公共政策 倚賴科學民主 2009-12-17
油價上調是一次失敗的公共政策案例 2009-07-06
單雙號之辯實際是公共政策之惑 2008-09-03
有多少公共政策滯後於人口流動的現實 2008-02-25
公共政策要尊重少數人的合法權益 2007-11-12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劉濤:中國貨幣政策調整正當其時[思想]韓志國:關於徵收房産稅的政策建議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