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止贖正常運轉利於美經濟復蘇
2010-10-21   作者:劉曉忠  來源:證券時報
 
  正在持續發酵的美國房貸止贖潮,加重了人們對美國信貸緊縮、債務緊縮惡化的憂慮。甚至部分市場人士認為,這股止贖潮的殺傷力可能不亞於次貸危機的破壞性。
  近日,摩根大通發布研究報告稱,銀行未來因房屋止贖糾紛而産生的損失總計可能高達550~1200億美元。高盛則估算,最糟糕的情形下銀行業因違約貸款法律糾紛蒙受840億美元損失。
  摩根大通在近日的報告中指出,目前大約有2萬億美元的貸款已經違約或有可能會違約,佔美國2005~2007年發放的總量6萬億美元抵押貸款的三分之一,這些違約貸款令銀行業、兩房、債券投資者以及保險商總共蒙受最高1.1萬億美元的經營損失。可見止贖問題的嚴重。所謂“止贖”是指銀行對於那些無力再繼續償還抵押貸款的業主採取收回抵押房屋的做法,業主此後將無權再贖回這些房産,大致與國內所説的“斷供、收樓”相似。事實上,自次貸危機以來,美國的止贖案件就呈激增態勢。有關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銀行就對81.6萬戶房屋進行了止贖,而到年底這一數據預計將達到120萬戶。
  由於美國房貸高度結構化和衍生化,且這些結構化金融衍生産品的投資者遍佈全球,大量止贖將導致基於房貸的各類金融衍生品發生虧損,因此市場確實有理由擔心美國銀行系統持續發酵的止贖潮風險很可能會擴散至全球,從而對全球經濟産生不利影響。
  然而,與次貸危機不同,當前在美國金融市場蔓延的止贖潮,市場早有預見,並非是市場無準備的突發性事件,這就削弱了其對金融市場的破壞性。而且,從因果傳承角度看,持續發酵的止贖潮是次貸危機的後續事件,而非獨立於次貸的問題。由於次貸危機以來,美國政府採取了極大的支持和監管政策,如入股金融機構、要求高盛和大摩等轉為銀行控股公司以及萬億美元的有毒資産收購計劃等,只是暫時性地剎住和降低了危機衝擊波,避免金融系統崩盤。這只是暫時為金融市場止血並防止病毒感染性擴散,只是把金融市場的風險暫時抑制住,而並沒有根除危機病根。隨着失業率的上升、房價持續下跌,出現止贖潮。
  因此,我更傾向於把當前的止贖潮看作是市場自發清理次貸併發癥的一種危機化瘀過程,止贖行為的正常運轉對美國金融市場具有活血功效。雖然持續的止贖潮會給美國金融市場和全球投資者帶來新的風險,但卻客觀上意味着美國金融市場正在通過市場化的債務重組和風險重置。畢竟,借款人的房貸止贖,嚴格而言是一種私人或家庭財務重組的行為,而借助財務重組將使借款人本身的資産負債結構得以重新配置,從而改善其財務狀況,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風險承受能力。顯然,這是金融市場走出債務緊縮和信貸緊縮,恢復市場活力的微觀基礎。
  止贖潮雖可能對房價産生新的壓力,但卻有助於為這些止贖資産尋找到合適的投資人,從而在整個金融市場實現風險的重新配置,激活市場交投,為美國經濟復蘇提供金融支持。這類似於不良資産重組,不良資産嚴格説是把資産配置給了無法有效管理的部門,而通過不良資産重組後,資産重新配置給了能夠有效管理好這些資産的人手中,不良資産就變成了能創造價值的資産。
  如果説次貸危機是資産價格泡沫的告別儀式,那麼當前出現的持續止贖潮將可能是化危為機的復蘇過程中的凈化劑,是美國乃至全球經濟走出危機,駛向復蘇路途上的活血化瘀過程,不經過止贖潮的煉獄,美國經濟的復蘇將始終擺脫不了脆弱,二次探底的風險也將長期潛伏。
【字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五年期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上調至3.50% 2010-10-20
[博客]限購為什麼沒有限住房價 2010-10-18
限購令是住房制度上的"計劃生育" 2010-10-15
建築業人士自曝住房質量內幕 2010-10-13
限購住房乃亡羊補牢之舉 2010-10-09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劉濤:中國貨幣政策調整正當其時[思想]韓志國:關於徵收房産稅的政策建議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