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深究宜黃官員雷人言語根源
2010-10-21   作者:陳夢嬌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得去年末,新華網總結了當年的官員雷人語錄,其中鄭州市規劃局副局長逯軍的“替黨説話,還是替老百姓説話”獨佔鰲頭,“你敢在新華網曝光,我就叫它關閉”等緊隨其後。漸漸,公眾已經習慣了官員們的雷人言語。
  近段時間街談巷議的“宜黃事件”,宜黃官員也不甘寂寞“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一經問世,令九州一片譁然,相比這些經典力作,四遍“你説的都是屁話”卻樸實而有威力。不過,每一句雷人話語背後,都有一段近似於荒誕的故事。這些故事一經媒體曝光,立刻成為官員為官處事的“反面教材”,民眾也期待着官員們能以此為鑒,有所收斂。但現實絕非如此,一些官員繼續雷人地走進公眾的日常生活,並且面對鏡頭面目愈發張狂,言語也越發的直白與彪悍。
  對於這些雷人言語的成因,論者已從多個角度進行了分析。有人説這是官員的真情流露,有人説這是權力意志持久的內化,習慣於俯視民眾,所以張口十分自然,還有人説這是失控權力的驕橫與野蠻……這些分析確實不無道理,既算真情的流露,也體現權力的內化與傲慢。
  應當反思官員的語言表達方式與行為習慣。官員們到底該如何説話,怎麼表達,“雷人”的官員到底佔據官員隊伍的多大比例,的確需要挖挖根源了。
  可以肯定的是,對於“雷人”者不調查、不處理、不問責、不監督,政府的公信力喪失後將無法彌補。再則,姑息“雷人”者,將有更多的人效仿,甚至低俗地自我炒作,對社會危害甚大。認真反思官員的雷人言語,其實就是保護政府的公信力、保障民眾能安居樂業,期待相關部門與涉事官員給公眾、媒體一個答覆。
【字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宜黃投書”為濫用公權力張目 2010-10-15
“宜黃投書”竟為濫用公權力張目 2010-10-15
宜黃“倒退5年”該誰來擔責? 2010-10-15
"宜黃投書"竟為濫用公權力張目 2010-10-15
第13期 "宜黃投書"的強盜邏輯 2010-10-14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劉濤:中國貨幣政策調整正當其時[思想]韓志國:關於徵收房産稅的政策建議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