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不具備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條件
2010-10-18   作者:步德迎(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當美國政府施壓我國人民幣大幅升值的時候,當我國鉅額美元外匯儲備遭遇美元貶值威脅的時候,有人建議以加快人民幣國際化作為應對之策,希望通過讓人民幣盡快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以擺脫美國政府的壓力和美元霸權帶給我國外匯儲備貶值的弊端。
  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説,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有好處,可以降低儲備貨幣單一造成的風險,但決不意味着要讓本國貨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對我國來説,讓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絕不是擺脫美元貶值弊端的根本途徑。只有改革各國貨幣發行體制,制止各國特別是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發行國濫發貨幣的現象,才是根本之途。短期內使人民幣國際化將使中國經濟陷入困境。因為發行國際儲備貨幣的國家一定是貿易逆差國家,就像中國出現未富先老將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一樣,經濟不發達而先使貨幣國際化將導致嚴重的經濟問題。一旦中國持續貿易逆差,必將導致嚴重的經濟危機和長期的低增長。
  為什麼發行國際儲備貨幣的國家會出現貿易逆差呢?因為當一國貨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後,必然導致國際貨幣市場對這種貨幣的追逐,各國為了保證貿易的均衡,必然會通過貨幣貶值增加向該國的出口,以獲得該國貨幣,因此,國際儲備貨幣至少在初期總是存在供不應求的狀態,迫使其匯率上升,發行國貿易出現逆差。
  美國這樣的國家出現這種情況對本國十分有利,因為美國的日常消費品基本不在國內生産,需要大量進口,而美國的出口品許多都具有壟斷性質,美元升值可以兩頭獲利,既能用等額美元買到更多優質低價的進口消費品,又能通過高價出口高科技産品獲得更多的利潤。此外,世界各國通過對美國貿易順差獲得的美元儲備又不得不通過購買美國國債的形式回流到美國,美國又可利用這些低成本獲得的高估值美元到新興國家投資,獲得高額利潤。
  而中國則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中國出口産品並無壟斷地位,各國競爭者很多,人民幣大幅升值將使許多國際市場份額被競爭者奪去,而國內市場則由於人民幣升值導致進口品價格下降,對國內企業的産品造成嚴重衝擊。此外,中國的金融市場沒有美國那麼發達,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能力也還比較弱,向國外直接投資和發行人民幣債券的條件都有限,無法利用海外的人民幣賺取高額利潤。
  也有一種方法使進口國不需要通過貿易順差獲得人民幣,那就是目前我國與部分國家實行的貨幣互換協議,通過交換的方式獲得對方國家的貨幣,從而滿足兩國之間用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的功能。當然,還可以通過對進口國發放人民幣貸款的方式增加我國的出口。但這兩種方式都隱含着人民幣在局部地區成為貿易結算和儲備貨幣的結果,這種局面要維持下去,中國必然要成為這些國家的貿易逆差國。
  可見,我國在目前發展階段還不具備讓人民幣充當國際儲備貨幣的條件,還要通過非貨幣的政策鼓勵部分産品出口、限制部分産品進口來保證國內經濟的均衡發展和産業的不斷升級。只有讓中國的産業結構盡快升級到更高的層次,擺脫目前與新興經濟體同質化的激烈競爭,才有可能實行人民幣的國際化。
【字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9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0.83% 2010-10-18
9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0.8% 2010-10-18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升破6.65 2010-10-15
人民幣四個月升值2.48% 2010-10-15
人民幣升值 聚焦股市動向 2010-10-14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胡培兆:擴大內需應有新思路[思想頻道]石建勳:普通民眾為何不敢花錢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