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奇蹟” 是如何鑄就的?
2010-10-14   作者:魯寧(上海 財經專欄作家)  來源:北京青年報
 

 
  魯 寧

  “智利、智利、智利……”——激越的齊聲吶喊見證了“智利奇蹟”的降生。這一奇蹟註定將被載入世界礦難救援史冊。
  昨天中午,全球數以億計的觀眾在電視直播畫面中,共同見證了獲救礦工與親人相擁而泣的永恒定格。
  梳理奇蹟降生的理由:艱難生活的磨礪和養家糊口的責任所繫,給了這群已一腳踏進“地獄”之門的礦工們求生的勇氣和堅韌;家人的慰藉是他們戰勝恐懼爭取重生的寶貴動力;智利國家元首親臨救援現場,舉國上下傾力相助是奇蹟之所以展現的設計師、工程師和建造師。一句話,心中有愛加國家責任促成了“智利奇蹟”的降生。當然,也包括由我們中國製造的大噸位履帶式重型起重機……
  是的,這是奇蹟降生的諸多理由,但遠不盡及此。
  聖何塞礦難是8月5日發生的。“我們還活着”——甫一打通的“生命管道”截獲“地獄”深處遇險礦工生命信息的瞬間,離礦難發生已整整17天……
  假如“地獄”內沒有飲水,沒有氧氣,沒有食品,沒有照明,33名遇險礦工是不可能堅持17天而重新與“天堂”對話的。
  人類礦難史及整個人類本身,從來沒有如此多的人能在“地獄”內存活如此之久,在科皮亞波火山岩層700米深處的地下,33名遇險礦工依賴每人每兩天一勺金槍魚和一口牛奶度過了最艱難的17天……
  救命的食品及其他救生用品是提前放置在井下避險方艙內的。按照智利官方頒行的礦山開採安全規章,礦井的水平巷道內,每隔一段距離,都必須隨巷道掘進開挖相應的避險方艙,不僅要儲備必需的救生用品,還須滿足防水、防煙霧、防有害氣體、防爆炸衝擊波的“四防”要求……
  如今,當人們為33名遇險礦工的重生而歡欣擊掌時,請千萬不要忽略,正是聖何塞銅礦巷道內的避險方艙,為最終鑄就“智利奇蹟”埋下了最關鍵的伏筆。沒有避險方艙,後來歷時近兩個月的救援行動壓根就不會進行。
  很多年前,筆者曾在國有大礦的巷道內見識過簡陋的避險方艙,井下避險設施的概念由此植入腦海。後來所謂“有礦大家採”導致礦難頻發,才知曉國內大多數礦井尤其是私人開採的中小礦井,幾乎沒有一家在井下設置了避險方艙。
  避險方艙本身並不能避免礦難發生,但在礦難發生後,卻是最管用的“臨時避災所”。有個細節值得一提,聖何塞礦難本可避免——該礦1989年開採,因長期缺乏政府規定的必須設置的兩條救生通道,在2007年智利全國礦山安全大整頓中被關閉。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與中國的一些礦井如出一轍——礦主很快從政府部門那兒“買”到了全套恢復開採的“合法文件”……由此可判,官商勾結在智利和中國乃“難兄難弟”,但與中國礦井相比,就安全監管的落實程度而言,聖何塞銅礦好歹還預設有井下避險方艙可備救急。
  近幾年尤其今年,中央和地方各級整治礦山安全力度繼續加碼,其中最厲害的一招是礦領導當班帶隊下井並與礦工一起升井。對這一盡乎無奈的“陪綁”式招術,儘管輿論不乏爭議,但筆者是讚同的。筆者想説的是,遏制礦難頻發的手段其實並不少,趕緊在中國的礦井內強制增設避難方艙就是又一個實招。

【字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智利礦工陸續升井 總統親自迎接 2010-10-13
智利:南半球的葡萄酒之鄉 2010-07-29
穆迪上調智利主權信用評級至Aa3 2010-06-18
智利財政部將公布增稅方案 2010-03-26
智利首都國際機場恢復運營 2010-03-03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樊綱:調節供需防範資産泡沫[思想頻道]諾獎“搜索理論”給奧巴馬開藥方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