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健康的經濟發展
2010-10-08   作者:何勇  來源:人民日報
 
  四川日前重新修訂了對市州政府目標管理辦法,明確提出省政府在年初不再向市州政府具體下達GDP增長率指標,轉而通過12項發展指標的考核,確定各市(州)年度工作的好壞。
  取消對地市的GDP增長指標考核,這不是不再追求GDP的增長,而是為了更好、更健康的GDP。
  從1953年聯合國發布《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及其附表以來,半個多世紀,GDP被認為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
  但經濟學界普遍認為,GDP考核存在着致命缺陷:GDP是一個流量指標,難以體現存量財富,不能反映一國的富裕程度。而且,GDP指標只反映經濟發展總量,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是否協調、城市與農村是否協調、經濟産業結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核心技術自主品牌,貧富差距是否在合理範圍內等等,一系列關鍵問題,都無從體現。
  因此,取消對地市一級黨政官員的GDP增長指標考核,有利於讓黨政領導從“惟GDP論”的誤區中走出來,引導他們追求更加統籌兼顧、長遠全面的科學發展。不少地方考查使用幹部,GDP還是首要因素。産業結構失衡、投資比例失調、環境破壞嚴重等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追求政績工程的惡果。
  GDP增長指標考核取消後,有利於讓黨政幹部從GDP的指揮棒中走出來,騰出更多精力改善民生,不會再出現GDP年年創新紀錄,但百姓收入、看病、上學、住房等方面的“民生指標”不達標的狀況。
  GDP和富裕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不再單純的考量GDP的增長,將使地方主政者減少速度的壓力,轉而追求經濟發展的質量,從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就業是民生之本。降低GDP指標在幹部考核中權重,也有利於調整結構,發展服務業,更好地促進就業。這幾年,支撐經濟高增長的動力主要是第二産業,其中國有企業和大企業是主力,而大企業吸納就業的能力非常有限。一個産值100億元的大企業,充其量也就幾萬人就業。而中小企業、服務業吸納勞動力就業能力很強,但在很多地方,因其對GDP貢獻小,並不受重視。
  由衷地希望四川省能探索出一套更符合科學發展觀、可供其他省區借鑒的考核辦法和科學發展之路。
【字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理性看待中國GDP超日 2010-09-21
日本二季度GDP數據或將上調 2010-09-07
我國GDP更需要質量上的超越 2010-09-02
印度二季度GDP同比增8.8% 2010-09-01
裴長洪:GDP總量不能與國際責任畫等號 2010-08-27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央行盯的或許不是CPI[思想頻道]地産已成投資業“鴉片”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