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囤地不妨借鑒“混沌理論”
2010-09-30   作者:耿海軍  來源:經濟參考報
 
    據《新京報》報道,國土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日前聯合發出通知,力推保障房建設落實、嚴格土地出讓管理,成為通知的亮點。通知明確,企業違約開發土地、因自身原因土地閒置一年的,都將禁止競買資格。通知稱,此次進一步加強房地産用地和建設的管理調控,係積極促進房地産市場繼續向好發展。
  打擊囤地的條條框框其實有不少。從法律層面來看,現行《土地管理法》以及《細則》和《城市房地産管理法》都明確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閒置、荒蕪耕地。從行政規定層面來看,國務院早在2004年下發的《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以及“國八條”、《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等文件,均強調:清理和回收限制用地。
  然而,林林總總的法律法規和“嚴禁”,都沒有嚇阻開發商囤地的熱情。正如房地産人士潘石屹公開稱,“建房子的不如倒地的更賺錢”,“養雞的不如倒蛋的”。因為市場囤積土地越來越多,市場被扭曲後,養雞的越來越少,倒蛋的越來越多,於是一部分房地産開發商兼做養雞和倒蛋兩樣事情。而房價越來越貴,老百姓買房更難了。
  在物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混沌理論”,其大意是“一切事物的原始狀態,都是一堆看似毫不關聯的碎片,但是這種混沌狀態結束後,這些無機的碎片會有機地匯集成一個整體。回到原點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筆者看來,之所以法規成堆,卻仍有大量的土地閒置,關鍵就在於監管部門沒有回到“原點”——按照《土地管理法》規定:兩年不開發,政府收回土地。同理,開發企業即使分批開發,只要一年零364天開始開發,就完全屬於公司經營自主權範疇。而超過兩年的,政府堅決無條件收回,又有哪個企業還膽敢囤地。
  由此可見,查處閒置土地,問題的關鍵在於政府。
【字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房價回歸需打擊"囤地塊"和"炒中線" 2010-05-28
打擊囤地可“三步走” 2010-02-05
國土部正研究部署打擊囤地炒地專項行動 2010-01-29
上海打擊囤地再度出招 2010-01-21
與其“限大”,不如打擊囤地 2009-12-04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央行盯的或許不是CPI[思想頻道]地産已成投資業“鴉片”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