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統計局25日公布了《住宅銷售價格統計調查方案》,在25日~30日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要求35個大中城市將直接採用當地房地産管理部門的網簽數據。此前,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公開&&,現行房地産價格統計制度和方法確實有缺陷。(9月26日《新京報》) 此前,新建住宅的資料由開發商報送,某些開發商為了操控房價或者少繳稅款就會謊報數據,官方數據的真實性自然打了折扣,才出現了2009年70個城市“房價上漲1.5%”這樣的荒唐數據。二手房數據更不可靠,比如北京市場的二手房數據由於嚴重失真,不得不暫停數據發布。顯而易見,房價統計已經到了必須改、馬上改的地步。 但這次房價統計改革能否還原房價真相呢?儘管新建住宅採用網簽數據比採用開發商報送數據更為可靠,但是,簡單地照搬網簽數據,似乎不能完全反映真實房價。 所謂“網簽數據”,是指買賣雙方簽訂購房合同後,要到房地産相關部門進行備案,並公布在網上,然後得到一個網簽號,可以通過這個號在網上查詢成交價格,該數據就是網簽數據。按理説,來源於房地産管理部門的網簽數據是真實的,然而在一個扭曲的房地産市場,這個數據仍然有被注水的可能。 首先,開發商會影響網簽數據的真實性。比如,開發商假簽和正常撤單,都會讓網簽數據真實性打折扣。再比如,陰陽合同不僅存在於二手房市場,同時也存在於新建住宅市場,這必然讓網簽數據遠離了真實,例如,重慶有關部門就曾在審計中發現,部分房地産開發企業採用陰陽合同的方式偷逃稅金。 其次,網簽數據“滯後”影響數據準確性。正如市場人士所言,網簽的數據大部分有一定滯後性,部分商品房簽約甚至滯後超過1個月,這樣就可能影響實際數據的準確性。2009年,廣州房地産主管部門的官網——陽光家緣網由於網上簽約與實際成交滯後,導致成交數據真假難辨。因而,要理性看待網簽數據的真實性,不可迷信。 再者,不排除某些地方監管部門數字造假的可能。由於土地財政的影響,某些地方政府就可能要求地方監管部門在網簽數據上做文章,以實現自己的目的。尤其是房地産考核問責機制建立之後,某些官員為了逃避問責,就有可能玩數字游戲。 在我看來,房價統計不能簡單照搬網簽數據,在採用網簽數據的同時,一方面要理性看待網簽數據,特別是對異常變化的網簽數據要有辨別真假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採用多種輔助手段進行調查,比如,調查員實地明察暗訪、調查購房人等。此外,要允許有關研究機構調查房價,鼓勵民間機構參與房價調查。這樣,才有還原房價真相的可能,簡單照搬網簽數據不可能讓房價數據真實、準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