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辭職潮”看創業板投資價值
2010-09-27   作者:黃凡  來源:經濟參考報
 
  9月中旬以來,根據公開的信息,在區區100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已有40位高管宣布辭職。紛紛辭職為什麼?解甲歸田?另攀高枝?都不是。
  絕大多數高管辭職的目標只有一個,獲得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套現的機會!
  這説明了最了解這些公司的高管們認為股價確實大大高估,目前是千載難逢的賣出機會,為了把握這一空前絕後的機會,連放棄上市公司高管的位置也在所不惜。
  我們再看看具體數據:2009年10月首批登陸創業板的28家公司中,有19名高管選擇了辭職,他們辭職的時間,平均為上市後5.2個月。對照一下現行高管持股限售的制度安排,我們不難發現,如果高管們不辭職,在創業板公司上市後的12個月內不得出售其所持股票;在上市12個月後,每年出售的股票不得超過其所持股票的25%。如果辭職,同樣需要遵守上市後12個月禁售期的規定,但辭職6個月後,即可以不受限制地出售其所持股票了。這正好印證了辭職只是為賣股的推斷。
  按8月底的數據,創業板總體動態市盈率(PE)達到82倍,超過美國納斯達克目前平均PE的四倍。事實上,據相關市場統計,創業板中有104家公司的中報顯示:報告期內較2009年中期增長25.99%而已,竟然排在主板之後。況且,這些企業都是相對小規模,盈利模式單一,經營領域狹窄而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公司,能否長期生存還是個問題。
  近期,隨着高管持股解禁潮的來臨,股價高高在上的創業板有所走弱。然而,根據以往經驗,在向其合理股值回歸的過程中,創業板卻屢有“佳作”。二級市場開始反彈時,創業板也往往一馬當先。但是,在創業板中玩搶反彈的“刀口舔血”式游戲實非理性的智者之舉。因為,在長期總體大幅下跌的走勢下,以高估值的價格買進,虧損是大概率事件。難道投資者認為他們比辭職賣股的高管們更了解公司的價值?
  創業板的推出,對直接投資創業者(包括高管們)和對通過私募股權、風險創投(間接參與)投資創業者這兩類市場參與者來説,所帶來的受益是絕對的。事實上,創業板企業上市都一下子取得非常高的估值,批量地造就了不少億萬富豪。同時,前期“潛伏”的創投、風投們的盈利異常可觀。但對直接在二級市場熱情參與“炒作”的投資者,就凶多吉少了。
  炒作下的價格上漲本身並不創造價值,從泡沫膨脹到最後爆破的過程,只是完成財富的重新分配而已。
  現階段參與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們,他們在創業板股價依然處於極高估值的狀態下買入,除了最終將大多以其“英勇行為”為前期炒作中已獲利者“買單”外,還要為由創業者(包括高管們)和對通過私募股權、風險創投介入的“潛伏者”們組成的億萬富翁的群體捐獻財富。
  (本稿只反映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參考報立場)
【字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創業板市場更需構建好退市制度 2010-09-13
海外創業板退市制度分析及對我國的借鑒與啟示 2010-09-13
退市沒有時間表搞什麼創業板 2010-09-10
深交所:創業板退市制度下半年難推出 2010-09-09
創業板退市制度年內推出難度大 2010-09-09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央行盯的或許不是CPI[思想頻道]地産已成投資業“鴉片”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