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擁堵至少需過五道關
2010-09-23   作者:楊紅兵(教師)  來源:西安晚報
 
  9月21日,廣州、武漢、長沙、長春等多地出現中秋交通擁堵,公交、地鐵、的士等交通工具全面告急,市民遭遇頗為嚴重的出行難。交管部門呼籲,中秋節期間請盡量選擇公交出行,慎往施工圈、景點圈、商業圈和高校圈等。(綜合媒體相關報道)
  現在一些大城市的交通“神經”可謂越來越脆弱,脆弱得一根“稻草”就可以壓垮它。壓垮交通的這根“稻草”可能是異常的天氣,可能是一起違章交通事故,也可能是一次幹道維修,或者可能是一次節假日,一旦其中幾根“稻草”同時壓來就可能導致整個城市交通“癱瘓”。
  如何根治城市交通擁堵頑疾?政府從完善道路建設、科學管理指揮等方面出“重拳”、下“猛藥”固然是應對之策,但筆者以為根治擁堵至少還要過五道關。
  一是宣傳關,交通擁堵是世界性的難題,隨着城市成長速度的加快和經濟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城市安家,越來越多市民購買小車出行,這是導致城市交通常堵的根本原因之一。相關部門要向市民滲透交通擁堵的憂患意識和乘公交出行的環保節約意識。當然,宣傳不僅是要教育市民養成綠色出行的習慣,而且還要及時全方位告知道路狀況甚至預見城市交通擁堵的信息。
  二是鼓勵關,為了節約能源,減少擁堵,城市要通過採取一系列優惠政策,激勵大家少開車多乘公交出行。在美國洛杉磯,可以根據牌照採取每年開多少里程交多少費用的方式,倒逼人們盡可能經濟使用車輛,再如開闢共乘車專用道,同樣路線的人士,三四個人共同乘一輛車大家分擔汽油和汽車損耗費用,為了讓更多的不相識的人共乘,政府設置共乘服務網絡,為相同方向的上下班人士進行配對。另外在高速兩邊辟出共乘車專用道,只要一輛車中人數超過三人(含三人)即可使用專門車道,比一般的車道快一倍。在韓國,如果有車者&&自願每週少開一天車,他的汽車就會被貼上一個專門的標籤,車主可因此在停車和經過某些收費站時享受一定的優惠。
  三是技術關,交通管理是一項錯綜複雜的系統工程,只有引進現代科學技術,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在芬蘭,道路上每隔4.5公里設置一個傳感器,傳感器通過統計司機和乘客的手機數量,來確定交通工具的平均時速和道路總的負荷程度。這樣收集到的道路信息會第一時間傳給電視台和廣播電台,由他們將繞過擁堵路段的最佳路線告訴司機。
  四是硬體關,客觀説,城市擁堵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沒有發達的公共交通網絡。在芬蘭之所以很少擁堵,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政府很重視城市的公共交通,無論是公共汽車還是有軌電車從來不晚點,而且幾乎是晝夜運行。韓國首爾也十分重視發展公共交通系統,人們乘坐地鐵幾乎可以到達市區內任何一個地點。
  五是經濟關,通過經濟杠桿來調控交通擁堵的現狀,這也是許多發達國家治堵的經驗之一。在倫敦對進入市中心8平方英里範圍內的車輛,從早晨7點到下午6點半徵收5英鎊的“進城費”。在新加坡,為限制汽車數量的增長,政府對車輛實行定額分配製,個人在購買新車時,必須首先向政府提出申請,投標購買一張有效期為10年的“擁車證”。
  “行”是關係民生的大問題,讓市民開心上班、方便回家是城市的應盡之職,也是考量人居城市的重要指標,城市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多向其他城市“取經”,在過“五關”上下足工夫,唯此,才能為市民提供一個出行通暢的交通網絡。
【字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解決擁堵,要做到公眾利益第一 2010-09-24
西北進京“行路難” 擁堵日益常態化 2010-08-27
陜晉運煤大通道頻現擁堵 2010-06-22
暗示徵收擁堵費不如取消公車 2010-05-06
擁堵費難解堵城之困 2010-03-29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央行盯的或許不是CPI[思想頻道]地産已成投資業“鴉片”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