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直人新內閣啟航難挽政界狂瀾
2010-09-21   作者:中央黨校教授 宮秀川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日本民主黨黨代表每隔兩年選舉一次,在9月14日黨代表選舉日,菅直人擊敗民主黨前幹事長小澤一郎,成功當選黨魁,因而得以連任首相並於17日組成新一屆內閣。
  菅直人新內閣雖然啟航,但前路渺茫。如何彌合選舉留下的裂痕、保證民主黨的團結成為對他的首要考驗,而菅直人能否成功經受住考驗攸關新內閣的前途命運。
  此次民主黨黨魁選舉異常激烈,雖然菅直人最終獲勝,但選舉也給黨內埋下分化的種子。因金錢政治醜聞下&的小澤為何會跳出來挑戰首相菅直人?這還要從小澤下&説起。
  5月11日,民主黨黨首小澤一郎因為金錢政治醜聞宣布辭職後,民主黨的支持率猛跌。新首相菅直人上&後,一方面公開&&,“小澤先生還是老老實實靜養為好”,另一方面,在黨內要職及內閣成員上“去小澤化”,與小澤保持一定距離,從而爭取選票和民心。有評論指出,菅直人的手法與長期以來自民黨推行的各派閥“輪流坐莊”的游戲規則如出一轍。但菅直人未能力挽狂瀾,在7月中旬的參議院大選中民主黨失敗。隨後,8月中旬,小澤放出話來,批評菅直人破壞了長期以來形成的民主黨集體領導體制,違反了民主黨在奪取政權時向國民宣告的政權公約。
  14年前,小澤一郎與鳩山由紀夫、菅直人一起創建了民主黨。十幾年來,三人輪流擔任黨首,同舟共濟使得民主黨日益壯大。並在去年9月,將統治日本半個世紀的自民黨趕下了&。鳩山出任首相後,則請小澤當了民主黨的最高實權人物——幹事長,請菅直人當了副首相。但僅過了8個月,鳩山和小澤因為政治獻金醜聞而雙雙下&。於是首相之位讓給了菅直人。菅直人上&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小澤一郎的親信統統趕出了內閣。這讓民主黨內最大派閥小澤集團(約150人)當然不能接受。雖然在鳩山的努力和議員們的呼籲下,8月31日,菅直人和小澤一郎走進了民主黨黨部,舉行了菅直人任首相以來兩人的第一次會談,但是,小澤並沒有妥協,還是要公開與菅直人一搏黨代表,不過小澤&&,不管自己今後處於什麼樣的位子,都會繼續和大家一起努力,不會分裂民主黨。
  目前,從民主黨內部來看,菅直人聯合了黨內的幾個中小派系(菅集團約50人、前原誠司集團約40人和野田佳彥集團約30人),而小澤在黨內的實力較大,又有鳩山集團(約50人)的支持,論政治資歷和黨內影響力,菅直人都處於下風。菅直人的人氣依靠的就是其草根出身,及其不捲入金錢政治的記錄。這也許會間接影響有投票權的部分黨員,但對於黨內具有較大發言權的國會議員來説,他們更重視的是,誰是提供他們競選資金的靠山。不少新議員是在小澤擔任民主黨秘書長時期參選和當選的,菅直人要憑其人氣來感化和拉攏他們恐怕並不容易。然而,小澤的人氣並不高,最新民意調查顯示,79%的受訪者&&不支持小澤擔任黨內高級職務。因此,當時就有評論指出,小澤即使在黨代表選舉中擊敗菅直人,也應該理智地看待自己在國民中的人氣,不宜執意出任首相。但小澤還是執意而為之。
  在外交政策上,菅直人不顧民主黨在眾議院選舉時標榜的競選綱領,推出與自民黨更為接近的內外路線,雖然在經濟上重視發展同中國的關係,而在軍事上採取“靠美防華”的政策,菅直人的現實主義外交政策雖獲得了主流的支持,但也得罪了黨內的大批成員。這也是美國支持他的原因之一。小澤的政策理念與鳩山大同小異,他曾經提出過“日美中正三角形論”,他在對美政策上還是會堅持“對等的關係”,對亞政策上則重視搞好對華關係。小澤的理念當然不會讓美國高興,當民主黨即將把自民黨趕下&前夕,小澤第一次因醜聞下&,輿論指出這裡多少能看出有美國的因素摻雜其中。
  但是,不管怎麼説,在9月17日菅直人新內閣啟航後,擺在前面的路並不好走。除了面對日元增值、消費稅等國內外堆積如山的難題之外,如何與在野黨控制的參議院打交道也是個問題,新內閣需要學會妥協。
【字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菅直人經濟政策能走多遠? 2010-09-16
日本首相菅直人連任民主黨代表 2010-09-15
日首相菅直人贏得執政黨黨魁選舉 2010-09-14
日民主黨黨魁選舉 菅直人獲勝 2010-09-14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央行盯的或許不是CPI[思想頻道]地産已成投資業“鴉片”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