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煤荒”需發展現代流通
2010-09-20   作者:鮑丹  來源:人民日報
 
  近年來“煤荒”頻現,建設煤炭儲備基地的呼聲越來越強,以至於國家規劃尚未&&,各種力量推動的煤炭儲備基地項目就紛紛“試水”。可以説,是煤炭市場催生了這一新業態,這表明我國煤炭市場化正在深入推進,值得高興。
  觀察屢屢發生的“煤荒”,發現它們多發生在惡劣天氣或突發事件時期,看似不可預見、不可掌控,實則背後有必然原因。首先,我國的煤炭主要産地在西部、用戶在東部的分佈特徵,導致我國煤炭供需銜接成本較高。其次,相對於快速增長的煤炭轉運需求,我國鐵路運力相對不足。三是我國煤炭産地分散、生産主體分散,市場對接能力差。這些因素共同導致我國煤炭市場供應體系的抗風險能力不高,老天爺一變臉,煤炭市場就抖三抖。
  解決“煤荒”,當然要建立煤炭儲備。有了煤炭儲備基地這個“蓄水池”,既可調節供需,又能優化産、運、需銜接。但僅此一步遠遠不夠。打造現代化煤炭流通體系,通過優化市場渠道和手段去資源配置,才是提高煤炭市場流通效率、避免“煤荒”的治本之道。
  煤炭行業十幾年前就走上市場化道路,迄今仍是我國傳統能源領域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然而,受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煤炭市場的現代供應鏈體系一直沒有建立,不僅在傳統的産、運、銷等物流環節存在不通暢、不合理、不科學的地方,現代市場流通的標誌——資金流、信息流發展更為緩慢。煤炭市場的複雜性和多變性,決定了煤炭的産、運、需要能得到優質高效的銜接,必須有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支撐。針對我國巨大而分散的煤炭生産及其消費現狀,市場急需搭建一個充分公開透明的信息交流、融資和交易平台,盡可能避免交易的盲目性並且降低交易成本。
  我們高興地看到,煤炭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概念已經被部分企業關注並認識,尤其是部分涉足煤炭儲備基地建設的企業主動將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者有機融合,提出了構建現代煤炭供應鏈平台的構想。不管這一構想是出於企業盈利,還是出於社會責任考慮,都是把煤炭市場的發展用力向前推了一大步。
【字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電煤荒”黑鍋不該再讓煤礦來背 2008-09-05
“煤荒”“電荒”交織 運力“卡了脖子” 2008-09-03
限價令真能管住“煤荒”麼? 2008-09-01
長三角地區:“電荒”實為“煤荒” 2008-08-06
鐵礦石供應初穩定 國內鋼企又面臨“煤荒” 2008-08-05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左曉蕾:信貸此時放鬆調控將前功盡棄[思想頻道]謝和平:發展和掌握低碳核心技術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