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中産危機”也不容忽視
2010-09-10   作者:北京媒體人 馮海寧  來源:證券時報
 
  有關“中産階層”的話題今年以來一直是社會熱點,先是北京工業大學發布報告認為北京有“四成中産”,接着是亞行報告認為中國中産階級人數為亞洲最多,達到8.17億,在所有亞洲國家中位居首位,佔全國總人口的6成以上。中産階層果真壯大了嗎?現實的回答是:被誇大。
  據報載,記者採訪部分中産者,發現畸高的房價透支了很多人半生財富。“房奴”、“車奴”、“卡奴”、“孩奴”等名詞已成為其生活的真實寫照。顯然,中國中産階層不僅數量被人為誇大,而且不少中産者其實是“偽中産”或者説“被中産”,並沒有過上真正中産階層該過的生活——與“奴”字相伴,何談生活質量。
  中産階層問題不但是中國問題,同時也是美國問題。據媒體日前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9月8日公布的對中産階級的一系列重大減稅方案,引起了媒體廣泛關注。輿論對此解讀為:奧巴馬意在給令人失望的經濟復蘇提供新的動力,更着眼於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爭取廣大中産階級對民主黨的支持。
  奧巴馬提出中産階層減稅計劃的確是“一箭雙雕”或“一箭多雕”,但我以為這個計劃更揭示了一個糟糕的美國社會現實問題:中産階層危機。有統計顯示,90%的美國家庭的收入從1973年開始幾乎就沒有增長,與此同時,最富有的1%美國人的收入卻增加了3倍;更糟糕的是收入流動性的減少,意味着社會中下層的人改善收入狀況的機會減少。因此,奧巴馬不得不通過減稅來關照這一階層。
  在我看來,奧巴馬提出減稅計劃不但警示美國“中産”危機,而且對於我們討論中國“中産”話題也有一定啟示。儘管中美兩國國情不同,但在培育或保護中産階層方面的認識應該説是一致的,因為中産階層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社會發展的“穩壓器”,而且也關係到政治民主進步與改革。
  在不少美國經濟學家眼裏,美國已經陷入了“中産”危機。在中國,儘管還沒有人提出“中産”危機,但實質上也存在“中産”危機:理由之一是,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培育起來理想的中産階層,距離“橄欖形”的社會結構還有很大差距,相比日本、美國等國家的“中産”人數,再觀察我們的貧富差距,就會發現我們本身就處於“中産”危機中。
  理由之二是,目前已經形成的中産階層極其脆弱,很不穩固。某些“中産”人群隨時都有被各種壓力逼向貧困的可能,原因在於我們的就業保障機制、社會保障機制等很不健全;與“奴”字相伴的“中産”人群,按理説是理性的、成熟的、穩定的、精神富足的,但由於種種現實原因卻異常焦慮、惶恐不安。也就是説,中産階層不僅在經濟與生活上極其脆弱,而且在精神上也是脆弱的。
  我以為,奧巴馬提出減稅計劃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也在提醒着我們,一方面要意識到中産階層危機的存在。我們目前似乎還沒有意識到與“奴”字相伴是一種危機。另一方面該為中産階層做點什麼了。日本&&了公平的工資制度、合理的雇傭制度與健全的保障制度等來培育中産階層,美國也在積極為中産階層減稅,反觀我們,相比則有很大差距,不僅沒有針對中産階層的減稅計劃、減壓計劃,而且也不見中産階層長期培養計劃。中國的“中産危機”不容忽視!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奧巴馬提出為中産階級減稅計劃 2010-09-10
亞行:亞洲中産地位不穩 2010-09-03
北京四成中産階層只是個傳説 2010-08-19
中國特色中産階層能不能為高房價解壓 2010-08-04
中産衰落動搖美歐經濟根基 2010-07-23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左曉蕾:信貸此時放鬆調控將前功盡棄[思想頻道]謝和平:發展和掌握低碳核心技術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