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中國經濟是否會像外界所言出現“二次探底”?中國下半年增長速度是否會出現大幅下降?本報就相關問題採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
問:中國目前經濟總體趨勢如何?
巴曙松:中國經濟自2009年一季度以來的強勁復蘇,在2010年一季度階段性見頂回落,但在今年四季度環比有望重新上升,同比則會持續回落探底到2011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仍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的進程中,經濟增長中的一些趨勢性因素雖然在發生變化,但還沒有發生方向性和根本性的逆轉,考慮到後危機時期,出口從中期看增長逐步回落、勞動力成本上升、房地産增長回落等因素,較之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經濟增長的平均速度會出現一個平穩的回落,但是從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看,中國的勞動力供應依然充足,就業壓力依然較大,整個人口結構依然處於人口紅利期,贍養負擔依然較低,使得儲蓄率依然較高,在勞動力資源和儲蓄依然保持較高供應的前提下,未來一段時期內保持7%—8%的經濟增長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中國的城市化水平依然有較大提高空間,仍處於推進和深化的階段。中國社科院近日發布的《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10)》認為,未來中國的城鎮化雖然仍處於快速推進時期,但是已經由加速階段轉變為減速階段,預計今後城鎮化平均每年提高的速度將保持在0.8—1個百分點左右,很難出現“九五”、“十五”時期每年1.35—1.45個百分點的增幅。即使如此,0.8—1個百分點的速度依然屬於較快的增長速度。
問:下半年我國經濟是否會出現“二次探底”?
巴曙松:從短期經濟增長趨勢來看,目前的經濟增速回落是政策預期中的回落,是政策主動調控的結果,隨着多種調控政策疊加效果的逐步顯現,考慮到新的增長動力會逐步出現,下半年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
總體上看,結構調整是一個不斷推進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出口的商品構成出現了大幅調整,呈現不斷升級的趨勢。從中國此前的經濟波動趨勢看,往往是在經濟出現調整時期,十分強調結構調整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應對經濟的回落,同時也往往在經濟回升之後,對結構調整的關注度會明顯降低。從目前的情況看,周期性的因素依然是影響宏觀經濟波動的關鍵因素之一,即使結構調整也依然是在周期波動中逐步推進的。
信貸投放仍然是觀察下半年經濟走向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截至7月份,信貸投放規模已達到5.15萬億元,完成全年7.5萬億元投放目標的68.7%,基本上保持了3:3:2:2的投放節奏。但分開看,由於信貸投放下半年會比上半年相對寬鬆,即使不&&新的經濟刺激措施,考慮到逐步出現的新的經濟增長動力,經濟增長在三季度環比探底之後,預計在四季度扭轉前3個季度的下滑趨勢。大致測算,如果出口繼續保持對GDP一定的正貢獻,同時考慮到製造業和基礎設施的平穩增長,2010年全年GDP維持在9%—10%的增長應是可期的。
問:如何保證中國經濟下半年持續增長?
巴曙松:從下一階段的經濟增長推動力來看,調控政策對房地産新開工和投資增速的衝擊將會逐步釋放,隨着地方融資平台的清理和規範化,考慮到2010年是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的收官之年,基礎設施投資將恢復正常。
今年,隨着房地産行業調控效果的逐步顯現,即使考慮到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對衝效果,房地産對投資的推動作用也會有所降低。未來經濟增長的推動力將更多依靠製造業的擴張與基礎設施建設的平穩推進。
從影響中國投資的構成看,製造業佔到34%左右,房地産佔到23%左右,基礎設施佔到11%左右,因而影響最大的還是製造業的投資變化。在産能利用率不斷提高的推動下,製造業有望在四季度進入新的擴張階段。從産能利用率的波動看,在2009年探出60%左右的低位之後,製造業的産能利用率不斷上升,今年上半年達到80%,四季度可能會繼續上升超過90%,從而推動製造業的擴張,帶動製造業的投資增長。
從2010年4月份房地産新政推出以來,部分房地産企業已經意識到房地産價格的調整不可避免。在2010年下半年房地産政策基本明朗之後,部分企業通過主動進行新樓盤的靈活定價,相對於2010年高點的房價,向下調整了10%—15%的幅度,就在局部市場獲得了超乎預期的良好銷售。這與資本市場通常預期的20%—30%的調整幅度要低,一些房地産企業據此預期,考慮到適度的價格調整,2010年下半年的銷售狀況會好於政策不斷&&的上半年。如果考慮到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推進,房地産回落對投資的衝擊力度會低於預期。
我們估計,地方投融資平台清理完畢後,基礎設施建設會恢復至約15%—20%的正常增長率,在房地産投資回落之後,製造業和基礎設施會成為推動投資平穩增長的重要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