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産能過剩是一個偽命題
2010-09-07   作者:叢剛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上周末的天津汽車産業發展論壇上,發改委産業司司長陳斌發表了針對汽車産能的調研結果:截至“十二五”末期,我國主要30家汽車企業的生産能力將達到3124萬輛,結合各個地方的産能規劃,還將遠超過這一數字。
  陳斌的發言拋出了對産能過剩的擔心,同時也給了行業提醒,但並沒有公布具體的調控意向和措施。這依然引起了政府部門的擔心,唯恐再次生産過熱,從而造成資源浪費。
  汽車産能過剩的問題被提及了數年之久,在每一次産能調控過程中,汽車企業都如臨大敵,新廠擴建、新合資企業獲批等都要經過繁瑣的審批手續,“産能過剩”讓汽車行業不寒而慄。
  但是,此前兩次主管部門對於汽車行業産能過剩的擔心,都沒有發展成實質性的過剩,甚至部分企業還處於産能緊缺的狀態。
所以,産能過剩對於在汽車強國目標指引下,仍處於快速發展的中國汽車業來説,或是一個偽命題。
  首先,此次主管部門提醒産能過剩劍指地方政府,從目前的規劃來看,地方政府的項目規劃是龐大的,且給出了不少優惠條件築巢引蝶,比如長沙計劃於2015年達到120萬輛整車産能的規劃、合肥的新能源項目,以及鄂爾多斯[14.67-0.20%]激進的汽車策略等,很多地方政府已經將汽車産業列為當地的頭號支持項目。
  但是從另一角度來看,地方政府的擴建也是以企業為主體,在市場經濟的時代,企業完全能夠控制自己的生産節奏。産能是否過剩,企業是知道的,也就是“鞋和腳”的關係,“鞋”是否合適?只有“腳”自己知道。
  其次,老生常談的産能過剩問題其實是結構性産能過剩,也就是有效産能不足,無效産能過剩。因為市場的退出機制不明顯,上述統計將無效産能都統計進來了。
  現實的情況是,從目前主要的車企來看,産能利用率仍在合理的範圍內。以東風日産為例,其2009年整車銷售已經達到52萬輛,但是其此前公布的産能只有46萬輛,工廠一直在調整生産節奏以提高産能利用率。
  最後一方面是,即使有産能過剩的苗頭,這也是以一種短期現象。因為中國汽車産業發展目前鎖定的目標仍主要是國內市場,出口所佔比例甚小,2009年1379萬輛的産量,出口量僅為37萬輛,所佔比例僅為2.68%,即使是出口最好的2008年,比例也僅有5%。
  這種情況與我國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的地位很不相稱。汽車大規模出口是汽車強國的重要標誌,德國、日本等國汽車産量的40%以上用於出口,而中國汽車産品基本是在國內銷售。
  據統計,目前在建和規劃的汽車産能到2015年將達到3000多萬輛。據預測,2015年國內汽車需求量頂多2000多萬輛。如果屆時中國汽車的出口比例可以佔到汽車總産量的20%,那麼將消化600萬輛的産能,只剩400萬輛産能,産能利用率也超過了80%,完全處於合理區間。
  但這有一個前提是,中國汽車出口必須轉變增長結構,推動企業的自主創新並掌握核心技術。如果我國能在“十二五”末成為汽車強國,出口量大幅上升,屆時産能過剩將真正成為一個偽命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防汽車産能過剩要多管齊下 2010-09-06
國家發改委&&地方政府推動車企産能擴張 2010-09-06
國家認監委&&淘汰落後産能的認證認可措施 2010-09-01
淘汰落後産能認證認可措施&& 2010-09-01
高能耗産能擴大或釀多元危機 2010-08-31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左曉蕾:信貸此時放鬆調控將前功盡棄[思想頻道]謝和平:發展和掌握低碳核心技術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