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12-12 作者:石子河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12月9日,珠海市召開全市行政監察工作會議,會議強調各級行政監察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行政監察工作,從根本上解決辦事不公、暗箱操作等各種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要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入手,重點治理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産權交易、醫藥購銷、政府採購以及資源開發和經銷等領域的商業賄賂行為,尤其是涉及政府機關公務員在商業活動中收受賄賂的行為,突出查辦大案要案。 眾所周知,商業賄賂不僅使交易的天平向行賄者一方傾斜,影響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技術、生産的進步,還為假冒偽劣商品提供了銷售可能,最終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其次,商業賄賂行為使國家的稅收大量流失,出現國家、集體財産被私人大量侵吞的嚴重後果。據有關部門調查,僅在藥品行業,商業賄賂每年侵吞國家資産約7.72億元,約佔全國醫藥行業全年納稅的16%。 為什麼賄賂行為如此普遍,讓市場公平受到傷害?有關人士指出,根源其實在經濟之外,即公共權力缺乏規範、有序的運行保障,權力與市場、官場與商場的關係邊界含混不清。 因此,除了需要從法律上打擊商業賄賂行為,更要上溯公共權力的源頭,規範權力與經濟、政府與社會的關係,真正實現公共權力從統治型向治理型、政府職能從經濟建設型向公共服務型的轉型。 從一定意義上説,珠海市行政監察突出對商業賄賂領域,尤其是涉及政府機關公務員在商業活動中收受賄賂的行為重點監察,利於形成對權力的有效監督。因為,監督權力是治理商業賄賂的根本。通過規範權力運行,建立規範有序的權力運行機制,減少權力對市場的干預,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推動良好市場競爭秩序的形成,以此來杜絕權錢交易行為的發生,最終消除腐敗行為生存的土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