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稅漏稅何以成了房地産的暴利之源?
    2008-02-22    新華社記者:羅博 楊玉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寧夏稅務部門公布消息顯示,2007年寧夏全區查補、清欠房地産企業稅款達1.97億元,相當於當地2003年房地産企業全年入庫稅款總額。
  寧夏情況並非個案,安徽、廣東、福建等地也多次查出房地産企業偷漏稅情況嚴重,一些企業僅查補所得稅款一項就在數百萬至千萬元。房地産業利潤率明顯高於其他行業,但部分開發商卻採取各種手段偷逃稅款,出現一些地産商是盈利“巨人”、繳稅“矮人”。一些業內人士透露,開發商的暴利來源,除了高房價,就是偷漏稅。
  偷漏稅成為房地産企業暴利來源,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地方政府過於倚重房地産稅收以及靠出賣土地經營城市的發展理念。寧夏稅務部門相關負責人無奈地説,房地産稅收在地方稅收中比重越大,查處起來越沒底氣,因為一旦這個産業鏈出現問題,整個稅收就會不穩定。正是這種擔心和憂慮,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偷漏稅行為。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對偷漏稅企業一查到底的決心和勇氣,也導致一些開發商心存僥倖偷稅漏稅。從目前情況看,房地産企業偷漏稅即使被查出問題,一般就是補繳稅款,最多處以罰款,因偷逃稅款被追究法律責任的房地産企業及開發商基本沒有。如此一來,就很難有效防止房地産商不依法交納稅收。
  房地産企業大肆偷逃稅款使國家和地方的稅收蒙受極大損失。長此以往,還將助長行業歪風,進而擾亂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秩序法則,破壞國家稅收政策和法制的尊嚴。對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並依法嚴厲查處。
  當前,房地産價格及暴利成為人們關注焦點,也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打擊房地産企業偷逃稅款、非法牟利,亟須地方政府充分認清房地産企業偷漏稅的嚴重危害,嚴格履行責任,完善稅收檢查,盡快堵塞漏洞,規範行業納稅和收費行為,從而聚集起更多的公共財力投向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