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12-21 作者:思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上周,有兩家中介派遣機構想要為2000余名勞動者辦理集體退工手續的行為,引起了上海閘北勞動部門的警覺。閘北區勞動部門啟動了區失業預警“快速反應機制”,與區總工會雙雙聯手,堅決制止了兩家企業涉及2000余名員工的退工事件。 企業當然有用工自主權,包括合理裁減員工的權利,但是如果一家企業並不面臨生存困境,甚至事業蒸蒸日上,卻要大規模地裁減員工,顯然就不屬於正常的裁減員工行為。這種情形下的大規模裁員,實際已經超出了企業的正常用工自主權範疇,而且構成對被裁減員工勞動權益的侵犯,勞動執法部門理當積極介入並進行干預。 各地相繼出現了一些企業為規避勞動合同法規定而大規模裁員的現象。針對這種公然違法與侵犯勞動者權益現象,一些地方的勞動執法部門&&了反對的態度,但是大多沒有採取實際而有效的干預行動。面對勞動侵權現象,勞動執法部門僅僅表明態度、進行“呼籲”,卻不採取實質性的干預行動,實際上是一種消極作為表現。勞動執法部門消極作為不但使相關法律規定難以得到落實,而且也是對於法律賦予的職責的推卸,同時也是對於包括勞動者在內廣大納稅人期待與要求的背離。 勞動執法部門都應像上海閘北勞動部門這樣積極干預企業的違法侵權行為,通過切實行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而且不單是在企業違法裁員領域,諸如勞動者依法獲得加倍計算的節假日加班工資等事項上,勞動執法部門都應不止於對勞動者進行“提醒”,都應像上海閘北勞動部門這樣通過實際舉措幫助勞動者維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