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高”發布《意見》給受賄犯罪定出新類型
    2007-07-13    本報記者:田雨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8日聯合發布《關於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了“收受乾股”、“期權尋租”等10種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類型受賄刑事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的具體意見。
  這是繼5月30日中共中央紀委下發《關於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之後,司法機關為依法懲治受賄犯罪,推動反腐敗鬥爭深入開展的一個重要舉措。
  有法律專家&&,“最高司法機關&&《意見》對接中央紀委《若干規定》,是國家司法與黨內禁令的有機結合,將進一步有力打擊市場經濟條件下更為隱蔽的新類型權錢交易腐敗行為。”

應對權錢交易新情況界定受賄犯罪新類型

  中共中央紀委副書記夏讚忠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曾指出,近幾年來,各級紀檢機關在辦案實踐中發現,權錢交易的違紀違法案件出現了不少新情況、新特點,違紀違法者的手法不斷翻新,形式變化多樣,更具隱蔽性。由“公開”轉為“私下”、由“直接”變為“間接”、由“現貨”變為“期權”。
  這使得現有法律和黨規在適用上不夠明晰。有鋻於此,中共中央紀委發布《若干規定》,提出嚴禁“利用職務便利以交易形式收受請託人財物”、“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請託人提供的乾股”等8種權錢交易形式和認定這些違紀行為的具體政策界限
  而最高司法機關8日發布的《意見》,則在嚴格把握“受賄的權錢交易本質”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基礎上,明確了10種新類型受賄行為的定性處理問題。
  《意見》明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以交易形式非法收受請託人財物;收受請託人提供的乾股;由請託人出資或者沒有實際出資和參與管理、經營,以“合作”開辦公司或者進行其他“合作”投資名義收受出資或者“利潤”;以委託請託人投資證券、期貨或者其他委託理財的名義,未實際出資而獲取“收益”,或者雖然實際出資,但獲取“收益”明顯高於出資應得收益;要求或者接受請託人以給特定關係人安排工作為名,使特定關係人不實際工作卻獲取所謂薪酬;授意請託人以本意見所列形式,將有關財物給予特定關係人等行為,均應以受賄論處。
  《意見》規定,根據商品經營者事先設定的各種優惠交易條件,以優惠價格購買商品的,不屬於受賄。對於以賭博形式實施的受賄,應當綜合賭博的背景、場合、時間、次數以及賭資來源和其他賭博參與者有無事先通謀等因素進行認定;對於未辦理權屬變更的受賄,應當綜合借用事由、實際使用與否、借用時間長短、有無歸還的條件、意思&&及行為等因素進行認定。
  《意見》強調,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之前或者之後,約定在其離職後收受請託人財物,並在離職後收受的,以受賄論處;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託人謀取利益,離職前後連續收受請託人財物的,離職前後收受部分均應計入受賄數額。

抓受賄看權錢交易本質講政策用寬嚴相濟政策

  中共中央紀委在下發《若干規定》的通知中曾給出了一個“30日主動交代”的期限:自規定發布後30日內,主動説清問題的可考慮從寬處理,否則將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處理,決不姑息。
  對此,夏讚忠曾&&,這個寬嚴相濟政策,既是對黨員幹部的嚴格要求,更是對黨員幹部的關心、愛護,同時對犯有這些違紀行為的同志也是一種教育幫助和挽救。“督促存在違紀問題的黨員幹部,盡快向黨組織説清情況,珍惜時機,主動糾正,爭取從寬處理,不要存在僥倖心理;拒不糾正的,必將依紀依法受到嚴肅處理。”夏讚忠説。
  截至6月15日,河南省就有979人主動向組織説明問題,上交違紀款共計821萬元;各地也陸續向公眾通報了相關情況。但不可否認的是,仍有不少存在違紀問題的黨員幹部拒不糾正,妄圖僥倖“過關”。
  對此,本着“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最高司法機關明確:“國家工作人員收受請託人財物後及時退還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賄;國家工作人員受賄後,因自身或者與其受賄有關聯的人、事被查處,為掩飾犯罪而退還或者上交的,不影響認定受賄罪。”“《意見》不可能窮盡現實生活中所有形式的賄賂行為,而且可以預見新的賄賂手段還會不斷出現,準確適用法律懲治各類受賄行為,關鍵在於把握兩點,一是受賄的權錢交易本質,二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

  相關稿件
"兩高"《意見》劍指新類型權錢交易受賄犯罪 2007-07-09
廣西北海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涉嫌單位受賄罪 2007-06-29
商務部一組長涉嫌受賄被訴 2007-06-26
沒有天價粽子 行賄受賄照樣猖獗 2007-06-18
藥品降價與鄭筱萸受賄 2007-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