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三角:東部沿海最後一塊凈土
    2009-07-20    本報記者;張曉晶 鄧衛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鳥兒在黃河三角洲濕地上飛翔。新華社記者:范長國/攝

  這裡是我國東部沿海後備土地資源最多、開發潛力最大的地區,成片的鹽鹼地一眼望不到邊;這裡自然資源多樣,石油、天然氣、岩鹽儲量豐富;這裡有全國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護區,許多珍稀鳥類在此繁衍棲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景令人陶醉;從地理位置上看,這裡處於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環抱的渤海灣中心,處於連接中原經濟區與東北經濟區的樞紐位置。
    這裡就是我國最後一個待開發的大河三角洲———黃河三角洲。
    前不久,由國家有關部委70多人組成的調研組在黃河三角洲地區進行了實地調研,對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進行完善提升。
    要開發也要保護,這是專家的一致觀點。黃河三角洲地區的開發模式定位於高效、環保,就是力圖破解這一矛盾。黃河三角洲、東部沿海最後一塊凈土,能否在開發中保持一份和諧與寧靜?

    最後一個待開發的大河三角洲

    黃河三角洲位於山東省,面向渤海灣,北鄰京津冀,包括東營和濱州兩市全部,以及與其相毗鄰、自然環境條件相似的部分縣市,總面積2.65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的1/6。
    在山東省去年&&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中,黃河三角洲開發被賦予兩項使命:對外承接天津濱海新區開發機遇,服務環渤海,面向東北亞;對內依託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濟南城市圈,支撐山東全省可持續發展。“發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已被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十一五”期間,山東將投資1.5萬億元左右,同時促使國家在戰略層面上加快推進這一區域高效生態經濟區開發建設。
    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待開發的大河三角洲,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設定位為高效生態經濟區。記者近日在東營、濱州調研發現,當地幹部群眾認為,黃河三角洲地區要走出一條既高效又生態的路子,有著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優勢。
    首先這一地區地處沿海,擁有全面對外開放的地理區位條件,而且處在初始開發階段,有利於按照高效生態經濟發展的要求,布局和發展高效益、高效能、高效率的符合國際潮流的新興産業,把黃河三角洲建成具有最佳生態環境的新經濟區。其次,自然資源豐富,且沒有深度開發。該地區土地資源豐富,人口密度低等方面的優勢,在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是少有的。特別擁有未利用土地810萬畝,約佔山東未利用地的1/3,而且國有未利用地佔大部分。這在近年來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的背景下,成為獨一無二的稀缺資源。另外,地方新的工業體系正在建立,且土地、勞動力、廠房等生産要素便宜,生産成本低。
    山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認為,大江大河三角洲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龍頭。黃河三角洲後發優勢明顯,其發展完全可以總結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的經驗教訓,站在更高起點上選擇。

    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山東省社科院副院長鄭貴斌認為,黃河三角洲地處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環抱的地理中心,是環渤海經濟圈與沿黃河經濟帶交匯點。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設,有利於資源的全國性優化配置,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專家認為,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設有利於帶動環渤海和黃河流域經濟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從而優化國家整體區域發展布局。在黃河三角洲發展高效生態經濟,其重要意義在於通過選擇這樣一個生態完整、資源密集、基礎條件具備的地區率先試驗和探索一種新的發展模式,為資源型地區、新開發地區和正在進行發展方式轉變的中西部地區創造經驗、提供示範。
    另外,可以為我國資源性城市經濟轉型創造成功經驗。黃河三角洲是以石油開採為主的資源型地區,通過發展高效生態經濟,加快培育石油接續産業,逐步實現區域經濟的轉軌。從而為我國其他資源城市探索經濟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借鑒和啟示。
    目前,黃河三角洲大規模開發正蓄勢待發。東營市已經和中國海洋石油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向其轉讓兩個三萬噸級的散雜貨碼頭,並推動中海油對東營市地方煉化企業的整合。
    困擾黃河三角洲地區多年的交通瓶頸問題也將得到進一步緩解。東營港已建成兩個3萬噸通用深水泊位。今年東營還將投資9億元擴建機場,到2020年使其旅客年吞吐量達到100萬人次,貨郵5000噸。
    經濟專家認為,隨著黃河三角洲地區能源、交通、水利等配套設施建設工程的實施,大規模開發建設這塊處女地的基礎和條件已經成熟。
    按照山東省的規劃,到2010年,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優質糧田100萬畝;集中建設一批重點物流及工業園區;新增養殖水面90萬畝,總量達到150萬畝;新增自然保護區面積60萬畝,總量達到560萬畝。

    期待“點石成金”

    鄭貴斌説,黃河三角洲地區開發建設的定位是高效生態,就是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保護優先,推進節約發展、集約發展、生態發展、高效發展、可持續發展。
    他認為,生態是這一經濟區顯著的標誌和特色,但不能只強調生態,最重要的還是要建設經濟區,實現産業集聚和城市發展,使這個地方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區。
    當然,作為一片待開發的處女地,黃河三角洲地區還面臨一些現實的困難。比如,經濟轉型和産業升級的任務還很重,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的任務十分艱巨,資源優勢受宏觀政策制約潛力還沒有發揮出來等。
    山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廣傑認為,推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應發揮沿海優勢,以加快港口和臨港産業園區建設為重點;同時加快工業特別是以加工製造業發展為主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和第三産業,構建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産業體系,使該區域的潛在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記者在東營市了解到,目前這個市正主動參與環渤海經濟圈産業分工,學習借鑒天津濱海新區建設發展的經驗,並按照錯位發展的思路,積極參與産業分工協作,實現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承接新區産業轉移。
    “隨著天津濱海新區的迅速崛起,黃河三角洲處在山東對接天津濱海新區的橋頭堡位置,將在中國經濟新一輪發展大潮中擔負著成為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的重大使命。”鄭貴斌説。

  

  相關稿件
沿海(散貨)運輸市場綜合指數小幅上揚 2009-07-20
沿海散貨運輸市場綜合指數反彈 2009-07-06
遼寧沿海大開發打造東北振興“新引擎” 2009-07-03
東部沿海産業升級亟須知識産權保護 2009-06-22
沿海經濟初步形成“三大四小”發展格局 200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