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票業”染指多個大型評選活動
十大傑出青年投票竟是自動投票軟體完成?
    2009-07-02    本報記者:孫洪磊    來源:經濟參考報

    眼下,各種各樣的選秀活動頻出,給“刷票業”帶來“商機”。 本報記者普布扎西 攝

    近年來,國內一些大型評選活動為創造社會影響、獲得公開公正的結果,經常採取網上投票和手機短信的方式。但記者日前調查發現,集團化投票作弊等新型網絡技術,讓這種貌似公平的方式出現扭曲,隨着網絡和短信投票對於社會公眾的民意影響力越來越大,其隱藏的嚴重漏洞和危害亟待引起關注。

    投票由自動投票軟體完成

    小張是天津市一家事業單位的網站技術維護人員,日前他與記者取得了&&,講述了2008年底和2009年初曾經親身參與的網絡投票作弊的情況。
    小張説,2008年底第六屆“天津十大傑出青年”評選採取了公眾投票方式,公眾可通過網絡投票及發送手機短信參與評選。活動開始後,他應朋友之邀上網“投票”。雖然活動規定,一個IP地址一天只能投20次票,第21次投票時就顯示“你已投過票了”,但這次投票時,他根本不用守在電腦前點擊鼠標,所有投票工作均由一個自動投票軟體完成,速度可達每分鐘20票,他只需在規定投票時間內連續開着家裏的電腦就行。
    小張説,他在票選“天津十大傑出青年”網站的頁面上觀察了三天,發現票數的增加數量讓人不可思議,從第一天的結束時的5萬左右,到第三天結束時達到了驚人的40萬左右。而且30個候選人票數升高時分佈相對都比較均勻,這種情況使人懷疑。
    小張告訴記者,對於一般上網者來説,IP地址是惟一的網絡身份,如同現實生活的居民身份證一樣。目前大多數網絡評選活動都規定了同一IP地址投票的次數,就是為了防止同一台電腦反復大量投票導致評選不公。但大多數投票網站目前採取的網絡安全技術,如限制IP地址投票次數、投票同時必須填寫驗證碼等方式,只能讓普通的投票者望而卻步。現在的投票作弊軟體已經完全打破了這一規則,可以讓電腦頻繁“自動更換”合法的IP地址,實現短時間內自動多次投票而不被發現。2008年底到2009年初是各項評選活動較多的時期,他應朋友的邀約先後參與了兩個網絡投票,都是利用家中的電腦安裝破解軟體作弊。
    無獨有偶的是,從2009年5月中旬開始,天津人民廣播電台舉行“最具影響力的廣播節目評選”,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私下告訴記者,節目評選雖然名義上是號召聽眾投票,但已出現刷票的跡象,有的節目平時聽眾發來的短信和打入電話量非常少,但這次評選票數奇高,超過了不少聽眾平時十分喜愛的熱門節目。

    刷票公司收費替人投票

    到底是什麼人在製作這樣的投票作弊軟體呢?6月18日,記者在百度搜索裏輸入“投票公司”後,搜索出了3.6萬個結果,每家網絡公司的網站都有“代理網絡投票、短信投票,刷票、刷流量”的字樣,部分網站還特地標明了“可實現無人看守代理投票、刷票,IP獨立真實有效,不會被清票”等説明。
    從諸多公司的介紹材料中可以看出,從事這種業務的公司從2006年就已經在“超女”等各種娛樂選秀活動中披掛上陣,並從中牟取暴利,成為很多評選活動的“潛規則”,不過應用於類似“十傑”這樣的嚴肅場合時間並不長。
    通過查找記者首先登錄了“陽光投票網”,通過QQ與網站人員取得了&&。記者發現,這些網站的人員都比較小心謹慎,如果諮詢時不提供相應的活動網站鏈結和活動細節,而只問價錢、安全性等細節,對方根本不理睬,更不用説回答問題了。為了不讓對方生疑,記者把天津人民廣播電台舉行的“最具影響力的廣播節目評選”的網址發送了過去。經過一番搭訕後,記者問道:“公司做這次活動的投票嗎?我們用自己的手機發短信,投一票要5毛錢,通過公司投票是否可以便宜?”
    陽光:“這個活動我們可以做,短信投票1萬票以上,每票0.35元。”
    記者:“多長時間能夠完成投票,能否做到不被發現?”
    陽光:“為了不讓票數漲得太明顯,我們不是一次性投完,要分幾次來投。安全性可以放心,我們做投票業務都4年多了,參與過很多大型活動的海選和評選。”
    隨後,記者又&&到另一家投票網站“暢飛網絡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網頁上標明“公司承接各種中,英,法文網站投票活動,主要經營産品:全自動投票軟體,代理刷票,短信投票”。其中的一條廣告用語對希望拉票的人而言,顯然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當您還在辛苦的發動親戚朋友拉票時,當您還在為票數跟不上競爭者而心煩時,暢飛網絡服務機構的專業實力讓您逆轉乾坤!”
    通過QQ,記者向網站值班人員問道:“網絡投票怎麼收費,能多長時間內投完?”
    暢飛:1萬票300元,兩小時左右全部投完。
    記者:“如果一次投10萬票,是否可再便宜?”
    暢飛:價格還能優惠,2700元就行。

    技術反映民意應謹慎對待

    近年來,網絡和短信投票已經不再僅僅局限於娛樂界活動,而是被廣泛應用於各種評選活動中,記者注意到,各地各行業的“百優”、“十佳”等社會參與的投票活動已屢見不鮮,但因為網絡投票、短信投票均做不到實名制,近兩年來各地“刷票事件”層出不窮,甚至爆出評選醜聞,嚴重影響了大型活動的權威性,不少網站和活動主辦方採取的防惡意刷票手段,對於專業人員來説形同虛設。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常健説,目前網絡和短信民意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已經在我國政府決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不少大型網站均開設投票箱針對一些熱點問題進行網絡投票調查民意,一些嚴肅類活動、各電視台等也開始嘗試通過短信和網絡方式蒐集民意,眼下出現的“刷票業”利用了社會期待輿情公開公正的心理,通過技術手段鑽空子獲得利潤,很可能影響和扭曲民意的準確性,並對政府決策造成負面影響,這是一個值得有關部門高度關注的問題。
    常健説,目前隨着利益群體的多樣化,在網絡上隱藏着多種勢力,使得不明就裏的網民容易被具有傾向性的輿論所操縱,導致出現網絡暴力。在當前信息不斷透明的情況下,政府不應採取簡單手段對網絡和短信進行單一的控制,以避免誤殺正當的聲音,關鍵要疏通輿論通道,把一切東西都放在陽光之下,不讓一些小動作去操縱或擾亂主流聲音。
    專家建議,應在充分重視網絡和短信影響力的同時,從兩個方面疏堵結合:一是有關部門應放開和給予民眾更多的討論各種問題的技術&&,同時通過技術手段理性地反映各種聲音,避免網絡暴力。二是在實名制難以推廣的情況下,應謹慎對待網絡和短信等技術手段反映的問題,防止一些勢力用金錢、權力操縱輿論和民意。

  相關稿件
[議事壇]投票器不是小事 2007-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