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標的最大知識産權案達成和解
法國施耐德賠償中國民企近1.6億元
    2009-04-16    本報記者:張樂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世界低壓電氣巨頭法國施耐德與中國民營企業正泰集團的專利侵權糾紛案,15日在杭州達成和解。施耐德向正泰支付補償金1.5750億元,中國標的最大的知識産權案由此塵埃落定。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15日上午開庭僅10分鐘即當庭宣判,紛爭了近3年的“正泰訴施耐德侵權案”達成庭內和解,訴訟終止。正泰集團法律總監徐志武介紹,雙方在調解書中達成了一致意見,即“基於本案及雙方現有的情況,施耐德聲明尊重正泰在本案中涉案的專利,並支付1.5750億元人民幣的補償金”。根據協議,施耐德電氣低壓(天津)有限公司將在15天內向正泰支付全部補償金,如施耐德方面未能在規定期限內全額付款,正泰有權申請溫州中院按一審判決結果執行。
  原告方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律師、漢鼎聯合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道臣&&,庭外和解是最佳結果,代表了雙方當事人的意願。
  在法院的調解書外,法國施耐德電氣公司與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還達成了全球和解。徐志武&&,雙方會在恰當的時候發表説明,披露和解協議的相關內容。
  “在庭審前一晚,我們還在進行艱苦卓絕的談判。”徐志武説,雙方直到15日凌晨兩點才達成最終協議。據介紹,案件雙方在此次開庭前進行了長達20多天的談判,正泰集團和施耐德電氣集團的最高領導人都參與其中。
  2006年7月,正泰集團以天津施耐德生産的斷路器産品侵犯其97248479.5號實用新型專利權為由,將其訴至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要求天津施耐德立即停售並銷毀5個型號的侵權産品,並提出了3.3億元的高額索賠。訴訟期間,施耐德方曾向中國國家知識産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提出要求裁定正泰該專利無效的請求,但遭駁回。徐志武&&,作為中國知識産權審查方面的最權威機構,專利複審委員會的行政判定,隨後成為正泰戰勝施耐德的有力依據。2007年9月,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施耐德敗訴,須向原告溫州正泰集團支付高達3.3億余元的賠償,並被勒令停産侵權産品。
  一審宣判後,施耐德就本案專利侵權的認定、賠償金額的判定等爭議向浙江省高院提出上訴。該索賠標的創下了中國知識産權糾紛的最高價,由此被譽為“中國知識産權第一案”,並備受海內外關注。
  正泰和施耐德的紛爭由來已久。從1999年開始,施耐德在國內外提起了近20起針對正泰的侵權訴訟。據浙江省知識産權局透露,從1999年開始,施耐德曾先後在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對正泰提起多個專利侵權指控。“在法國,我們獲得了全面勝利,在整個歐洲地區,不少訴訟還在進行中,但基本處於與我有利的狀況。”徐志武説。
  業界猜測,雙方達成的全球和解或許意味着,雙方亦將停止在全球範圍內的訴訟。
  據了解,案件雙方當事人均是低壓電器行業的龍頭企業。
  正泰集團是中國輸配電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工業電器行業産銷量最大的企業之一。經過25年的發展,它已成功打入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進入施耐德等跨國公司所佔據的英國、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等主要市場。
  被告施耐德電氣低壓(天津)有限公司是施耐德電氣公司在中國設立的合資企業。施耐德電氣公司是設立於法國的輸配電、自動化與工控行業領域的跨國企業,全球五百強企業之一,於1979年進入中國,目前在華總投資約50億元。自1836年成立以來,施耐德電氣一直是法國的工業先鋒之一,也是世界低壓電氣領域的巨頭。
  來自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數據稱,2003年到2008年,浙江全省法院共受理464件涉外知識産權糾紛案。其中大部分都是浙江民企與國際知名公司之間的糾紛,特別是與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發達國家的公司。在這些涉外案件中,國外公司勝訴率在95%以上,其中2008年審結的215件涉外案件中,境外權利人作為被告的勝訴率竟然高達99.07%。同時,浙江民企訴外國公司侵權的案件也是逐年上升。涉外案件中,浙江民企作為原告的僅佔1/7,其他都是作為被告。
  “正泰與施耐德案備受海內外關注的重要原因,不是因為標的高,而是因為它所傳達出來的,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國民營企業對知識産權的態度。”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
  業界同時也認為,重視並善於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知識産權一直是國外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的優勢。正泰在此次案件中的成功表現,不僅體現了中國企業對知識産權的重視程度,同時也證明中國企業已開始懂得如何利用法律手段來進行自我保護。
  相關稿件
法國施耐德電氣集團2007年業績大幅增長 2008-02-22
南存輝:世界知識産權日起訴索賠法國施耐德 2007-05-08
施耐德電氣與德力西集團組建合資公司 200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