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農民工進京生存狀況實錄
邊找活、邊流浪,徘徊在非法勞務市場
    2009-03-04    本報記者:張淼淼    來源:經濟參考報

  農民工職介專場招聘會上,求職者在現場填寫表格。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明天再找不到工作,我就打算去西客站,趁不查票的時候溜進去,不過也撐不了幾晚上,過兩天天暖和了就可以睡地下通道。”今年37歲的吳離跡説,即使這樣,他也不想回內蒙古老家去。“也回不去,路費都沒有。”
  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巡視員任建新&&,從今年1月的崗位需求來看,北京的崗位需求總體有所減少,尤其是大量吸收農民工的製造業需求量有較明顯的下降,住宿餐飲業則基本持平。
  根據勞動部門的監測,春節後返京的農民工中最多有60%是返崗,其餘40%都屬於“現找活”狀態。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這類農民工大都比較盲目,幾乎都是只帶了三四百塊錢就開始“闖蕩京城”,一旦在短時間內找不到活,就實際進入流浪狀態。

“接受採訪給錢嗎?”

  記者根據指點到達這個距離六里橋長途汽車站不遠的非法勞務市場一條街時,已經有300多名農民工聚集在馬路北邊能曬到太陽的街道旁。
  不少人跨坐在被褥卷上,縮著手邊閒聊邊焦急地等待“僱主”出現,更多的人不停地在寒風中來回走動,一看到有招工模樣的人,就馬上涌過去。記者的車剛在路邊停下來,就有七八個農民工迅速圍上來,急切地詢問招什麼工,幾秒鐘時間又有十幾個人涌過來。
  一聽説是記者了解情況,大部分人馬上調頭,邊搖頭邊説,沒用,了解情況有什麼用?能給我找到工作嗎?
  吳離跡沒走。他半開玩笑地説:“給錢嗎?給50塊就説,問啥説啥,要不給我買點好菜,弄瓶酒也行。”
  吳離跡説他大年初四就到福建找工作,房地産不景氣,零活不好找,待了三四天沒有什麼活,就在初八到了北京,這幾天一直待在六里橋勞務市場,一個活兒都沒有找到。
  “我身上就剩10塊錢了,要想晚上有個地方住,白天的飯都不敢吃。”
  記者問起吳離跡家裏人,他説只有父母二老,種著幾畝地,也沒有什麼收入,今年天又乾旱。“心裏想著出來掙點錢還可以寄給他們,現在自己的溫飽都成問題。有錢了就吃碗5塊錢的面,還吃不飽,沒錢就買個饅頭吃。算了!不説了!”吳離跡突然擺擺手説,“我不要你的錢了,別提家裏的事,説了難過。”
  據吳離跡説,在北京沒有固定僱主,自己跑來找活的農民工,80%都是單身,很多都是常年不回家,靠四處打工養活自己,處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你去問問這些人,有幾個身上能超過100塊錢。”
  記者最後還是給了吳離跡100元錢,讓他去吃點飯,他沒推辭,只説了句“你是個好人”,就轉身走了。
  26歲的宋站在眾多農民工中顯得最為茫然無助,他的文化程度只有小學四年級,大年初五,他第一次獨立離開家從河北張家口來到北京,“我想早點來找個活兒幹,但一直到現在都沒找到,我出來時帶的300塊錢已經花完了。昨天晚上是跟著別人溜進西客站住的,我特別緊張,今天再找不到活兒真沒辦法了,想回家都回不去。”宋站的眼圈明顯地紅了起來。
  記者把身上還剩的100元錢給了他,他的表情很複雜,既感激又難過,一直&&等自己找到工作一定會還錢。

無需手續、一拍即合:外地進京農民工更依賴非法勞務市場

  記者在六里橋非法勞務市場看到呂秀峰的時候,他剛剛失業。“我早上自己溜達到這兒,想再找個活兒,剛才還有個人管我要20塊錢管理費,我哪有錢呀,都給他看了口袋才沒再為難我。”
  據了解,相當數量的外地進京農民工卻寧願放棄政府設立的正規職介機構,選擇依靠這些沒有任何保障的路邊、橋下“黑市場”獲得工作機會。
  外地農民工對此説出的第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正規勞務市場較難找到工作。”
  據記者了解,北京的正規職介機構分為免費的公共職介和收費的社會職介,社會職介的服務期一般為半年。工人、保潔、保安職位收取80元服務費,管理技術崗位收取100元服務費,服務項目包括服務期內負責推薦工作,免費查詢用工信息,寫推薦信,免費參加洽談會,費用一旦收取便不退回,這對於多數只帶三四百元來北京找工作的農民工來説,是難以承受的支出。
  來自安徽的農民工小李説,除了登記費問題,社會職介實際並不能提供適合農民工的工作,如保安、洗車工這類適合農民工的“搶手”低端工作本身就很難安排,所以在收登記費前,如果發現求職信息表中只填寫這兩類工種,職介便會直接回絕不予受理。“再説就算受理了,我也等不起,我一天找不到活兒,就要自己找地方住,就得花冤枉錢。”
  記者走訪發現,因為北京的正規職介都承擔著為本地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以及待業大學生等提供就業幫扶的任務,所以雖然提供免費就業服務的公共職介不會像社會職介一樣拒絕受理求職申請,但實際給出的招工信息中適合外來農民工就業的同樣非常有限。
  記者近日在位於宣武區虎坊橋的北京市總工會職介中心看到,求職者中一半以上都是外地務工人員,粗略詢問後得知,文化程度大都是小學,最高到初中,年齡20歲至50歲不等。
  而仔細查閱職介中心的招聘信息後可以發現,招聘單位需要的以技術管理崗位為主,約佔所提供崗位的70%,其中對技術人員如焊工、磨工、鉗工、管工等需求量較大,多數要求有經驗或達到一定技術級別;服務性崗位如客服接待員、餐廳客房服務員等只佔總崗位的20%。只有一家單位要招兩個保安。
  此外,相同待遇下,招聘機械工程師以及機械設計人員則要求大專以上學歷;而設備維修與管理、人力主管、行政助理、會計、出納員等要求高中以上學歷;導購、收銀員、前&業務員、客服人員等也都要求高中學歷,這些招工信息雖然都對戶籍不做限制,但學歷、技術一欄就擋住了90%的外地農民工。
  相對而言,非法勞務市場招人無需手續、一拍即合,贏在“低門檻”以及“短平快”,這是“黑市場”更吸引外地農民工的第二個原因。
  從河南來的廚師老張告訴記者,自己去年來北京找工作時去過兩次職介所,拿到廚師招工信息後,要自己坐公交車找招工的地方,但沒有一次成功就業。“我們都是外地人,在北京找到個地方特別不容易,換了幾趟車花了我兩三塊錢,繞了幾個小時找著了,人家説一句,人夠了,我們就得趕緊往回走,又要花幾塊錢坐車,回到職介,再給個地址,再去找,去空幾次就害怕了,後來聽人説在六里橋找工作最方便,老闆直接來挑人,談合適就馬上坐老闆的車走。”
  來自內蒙古、今年26歲的魯亮説,他也知道六里橋不是正規市場,但在這裡都是老闆直接來挑人,價錢當面談,感覺比較放心,“如果正規的勞務市場能這麼直接快捷地找到工作,誰也不願意在大馬路上這麼來回轉悠。”
  據了解,六里橋非法勞務市場緊鄰六里橋長途汽車站也是多年興盛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多數農民工都不願意多花幾元錢坐公交車去找正規的職介機構。

北京勞動部門承諾提供至少10萬個適合外來農民工的崗位信息

  “在非法勞務市場,找工作可能是快捷了一點,但權益完全得不到保障。”北京市勞動局職業介紹服務中心主任劉小軍説,私自招工一般都不會按規定簽合同、上保險,工錢得不到100%的保障,如果用工期間再出了工傷,老闆一跑,那真是沒人管了。“另外,婦女在黑市場被人販子買賣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屬地派出所隔三差五就要打擊一次收取管理費、保護費的不法分子。”
  “目前來看,專門為外地農民工建立勞務市場,難度很大。”劉小軍説,除了工作人員、工作量的壓力外,還有兩個現實因素勢必會影響正規農民工勞務市場的建立,一是外來農民工大多學歷低、缺乏從業技能,只能做一些短期零活兒,工作的隨意性和流動性太強,很難組織管理;二來一些用工單位怕麻煩,不願和農民工簽訂正規的勞動合同,因此也就不願意到正規的勞務市場招工,更青睞去黑市場自己招人,也就大大影響了正規職介部門的崗位採集工作。
  不過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主管就業工作的副巡視員任建新&&,面對今年外地農民工特殊的就業形勢,北京勞動部門將進一步加強適合外來農民工的崗位信息採集力度,嚴把信息質量關,盡最大努力拓展就業崗位。
  任建新説,“從現在到3月15日,是外來農民工找工作高峰期,我們全市的公共職介機構將再採集至少10萬個適合外來農民工的崗位。”

  相關稿件
婺源返鄉農民工“撐傘”抵禦金融風暴 2009-02-20
閩南泉州為何未出現農民工“失業潮”[圖] 2009-02-20
新生代農民工不愛"端盤子"餐飲業出現用工荒 2009-02-18
企業開工不足 贛粵返鄉農民工求職難度增大 2009-02-18
“中國式限薪”別僅僅限制農民工 200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