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期以“購房入戶、購房抵稅、購房補貼”等為主要內容的地方政府新一輪“救市”措施剛一露面即引發爭議。爭論的“炮火”集中在兩個問題:新的措施是否合理,實際效果到底如何。專家認為,我國房地産市場在近幾年出現的波動調整是正常現象,各地樓市擺脫低迷困境關鍵仍在價格。新華社記者:來建強 攝 | 最近,有關重慶“購房退個稅”的新聞不斷見諸報端,並在網絡上廣泛流傳,激起廣泛議論,由此引發了對當地政府&&一系列促進房地産穩定健康發展政策的熱議。記者日前進行了採訪,從多個層面了解社會各界對政策的看法,特別是對未來房地産走勢産生的影響。
“購房退個稅”引發熱議
2月3日,國內一家財經媒體關於“重慶購房退個稅被國務院緊急叫停”的報道在互聯網上廣泛傳播,引來各方熱議。重慶市有關部門負責人隨即作出回應:“購房退個稅”政策不但沒有被國家叫停,並且會繼續按照既定程序執行。而後,刊登這則消息的媒體發出致歉説明:因為記者對國家有關部門的通知精神理解存在偏差,該報道並不準確全面。暫且不論消息的真偽,這則消息為何會引發網絡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呢? 對於“購房退個稅”議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購房退個稅”不僅違背了稅收的基本準則,也違反了我國稅法的抵扣規定。稅收的基本作用是調節收入不平衡,其原則是“抽肥補瘦”,而“購房退個稅”政策,實際上讓全體納稅人為商品房購買者買單,是“抽瘦補肥”、“損不足而奉有餘”的行為,有劫貧濟富的嫌疑,受益的只能是買得起高價房的富人;另一方面認為地方政府超越自身權限乃至違法違規的托市,違背了基本的經濟規律,可能會導致一些開發商不再順勢而為主動降價售房,而是繼續維持高房價不動搖,有的甚至逆勢漲價。在金融危機大背景下,逆勢維持高房價的舉措,使市場的調節作用發生紊亂,很容易引發房地産市場的雪崩。 與網絡上各方的熱炒相反,重慶市地産界對此卻反應平淡。重慶朵力房地産開發公司董事長黎偉認為,“購房退個稅”對於激活目前低迷的房地産市場有一定作用,但不能過高估計單項政策的效應,要使房地産市場全面好轉,不是一項政策就能恢復得了的,關鍵要看市場。市場好的時候,即使政策再“打壓”,房子也賣得火;市場低迷時,政府扶持也不會立竿見影。 據了解,重慶設計的“購房退個稅”政策為個稅當月抵扣,從2008年12月1日起,在市內購買首套住房,並且房款以按揭方式支付,就可以用個人所得稅的40%,對提留部分以扣按揭貸款還息。之所以是40%,是因為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享制度,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舉例説,某市民如果每月應繳納1000元的個稅,那麼他憑銀行按揭的單據,每月到稅務部門繳納600元個稅即可。 一些業界人士指出,在當前房地産市場低迷的狀況下,重慶市的“購房退個稅”是激活房地産市場的有效途徑之一,是一種嘗試,無可厚非。事實上,重慶也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早在1998年,上海市為了啟動樓市消費,就在全國率先推行了購房退個稅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活躍了房地産市場,促進了住房消費。
重慶樓市新政意在拉動內需
記者了解到,“購房退個稅”政策只是重慶市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政策中的一項。今年1月20日,重慶市有關部門對外發布了有關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穩定發展一攬子方案,提出了17項促進房地産發展的政策措施。 這些政策主要可歸結為幾方面:一是降低首次購房的准入門檻,二是降低房産的持有成本,三是降低交易成本,四是支持房地産開發企業合理的融資需求。既有讓利於民的購房交易費減免、適時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等,也有針對開發商的信貸支持、房地産開發稅費減免等。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有關負責人&&,這些政策主要目的在於穩定房地産市場,促進住房消費,發揮房地産業在擴大內需中的積極作用。 重慶市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重慶市房地産開發投資完成額991億元,同比增長16.6%,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比重為24.5%。自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並開始逐步波及實體經濟以來,重慶市房地産累計投資增速於10月份開始持續回落,10、11、12月累計投資增速分別為24.9%、21.6%和16.6%,全年開發投資增速較前三季度下降11.6個百分點,較去年下降18.4個百分點。自2000年以來,重慶市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首次下滑至20%以下,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明顯。同時,自去年6月份,重慶市商品房銷售開始出現負增長,商品房銷售面積持續下降,且降幅逐漸加深。全年實現商品房銷售2872.1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9.2%。 對於重慶市而言,房地産業是這個市的支柱産業之一,對GDP的貢獻較大,房地産行業中的相關稅費佔地方財政收入的相當一部分,房地産業對城市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實際上,近幾年重慶市得到較快發展的經濟適用房、廉租住房、農民工公寓等保障性住房,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房地産發展中財政實力增強後的轉移支付。 業內人士認為,房地産業的動蕩勢必會帶來一系列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首當其衝的是金融業動蕩。樓盤賣不出去,或者房價大幅下跌,開發商還不了銀行的錢,就會給金融業帶來危機。同時,房地産業是一個長長的産業鏈,與之相關聯的産業有50多個,還包括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問題。 部分房地産專家&&,必須辯證地看待地方政府對房地産市場的調控行為,前兩年的樓市有點發燒,政府開出了降溫藥;現在樓市已經降溫,甚至有些轉冷,繼續吃降溫藥已經不行,必須針對“病情”開新藥。
警惕為高房價“托市”
針對重慶市政府&&的促進房地産發展的政策,部分市民表達了異議。他們認為,雖然許多政策讓購房者受益,但實際上是政府在托市,最終的結果是房價依然堅挺,甚至進一步走高,可能會強化部分開發商繼續維持暴利的心態,無助於樓市的理性回歸。 “市民希望房價下降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們不了解樓市的劇烈震蕩産生的連鎖反應將是更可怕的。”重慶市一家房地産公司負責人&&,無論是前兩年高房價下的“打壓”措施,還是現在的鼓勵住房消費政策,都是在市場發展過程中必須的。 部分房地産專家指出,房地産市場關乎國計民生,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調控只能使市場“軟着陸”而不能“硬着陸”。尤其是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樓市遇冷的特殊時期,更加考驗地方政府落實國家宏觀調控的智慧,增加有效供給,改變當前低迷的房地産市場,防止房價過快上漲對普通市民改善性住房需求造成的負面影響,強化行政手段在市場失靈領域的作用。在促進市場健康發展的同時,必須警惕政策變成目前高房價的“托市”工具。應當看到,目前的房價仍然高於普通購房者的承受能力,要引導房地産開發企業根據市場變化和需求,主動採取措施,以合理的價格促進商品住房銷售。
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分析認為,今年,重慶市從土地、信貸、稅費等方面&&的一系列促進房地産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相關政策,必將對激活房地産市場産生一定作用。另外,隨着城鎮化進程加快和危舊房改造力度加大,重慶房地産剛性需求較為旺盛,房地産交易將會逐步恢復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