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近日在大豆産量約佔我國1/3的黑龍江省調查發現,在大量進口國外低價大豆衝擊下,這裡的大豆銷售進度比往年明顯滯後,一些地區大豆市場甚至處於無行無市狀態,農民賣豆難問題嚴重。黑龍江省農村基層幹部擔心,賣豆難問題如不解決,農民明年很可能棄種大豆。屆時,我國食用油行業將受制於人,其後果不堪設想。
“金豆”成了農民的“鬧心豆”
黑龍江省是我國大豆主産區,記者在這個省北部綏化市、海倫市等大豆産區調查時,很多農民向記者反映,由於賣豆難,大豆已經由往年的“金豆子”變成了“鬧心豆”。 記者在“中國優質大豆之鄉”海倫市進鄉興樂村農民吳耀喜家看到,他家收穫的9000多斤大豆裝了整整41袋,都堆在倉房裏等待出售。吳耀喜説,往年這個時候來村裏收大豆的糧販子不斷,現在一個都沒有。國家&&的中央儲備大豆收購價為1.85元/斤,但附近的個體收糧點只給1.8元/斤,農民一年的收入就靠這點豆子,還低於國家的收購價,誰會賣? 一些豆農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每坰(1坰等於15畝)地承包價格約為4000元,種大豆種子要360元,複合肥要1140元,整地、播種等要440元,加上農藥、收割等費用,種一坰大豆要6000多元,按一坰4000斤産量計算,每斤大豆成本大約1.7元。再加上運費,一斤大豆到市場成本約合1.80元,按一斤大豆1.85元賣,農民也只是保本微利。由於大豆市場價格明顯低於國儲大豆價格,大豆收購商大都退市觀望,豆農不得不擠向國庫售豆,黑河市的一些糧庫門前送豆車排起了長龍,有的要等上二三天才能賣,無形中增加了農民的費用。 記者從黑龍江省糧食局了解到,截至11月26日,全省農民已出售大豆20.4億斤,同比減少25億斤。新豆上市後,全省大豆市場收購價持續走低,省糧食局對全省43個主産市縣11月中旬大豆收購市場監測發現,大豆平均收購價為1.78元/斤,明顯低於中央儲備大豆1.85元/斤的收購價格。海倫市東風鎮邊井村農民高友説:“按現在的大豆價格算,包地種豆幾乎不掙錢,相當於辛苦一年白忙活,這樣下去明年肯定不能再包地種大豆了。”
進口低價大豆大量涌入導致我大豆産區市場低迷
中國大豆協會副會長、九三油脂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田仁禮認為,當前黑龍江大豆滯銷,農民賣豆難,主要是進口低價大豆大量涌入衝擊,使國産大豆與進口大豆價格嚴重倒挂。這種情況下,大豆收購商和加工企業如按中央儲備大豆價格收購,就會出現虧損,但如低於中央儲備大豆價格收購,農民又不接受,因此出現了大豆收購商不敢收國産大豆,大豆加工企業不願收國産大豆,因為只有加工進口大豆才有利可圖,必然導致進口大豆瘋狂涌入,産區大豆市場購銷低迷,農民賣豆難。 田仁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當前進口大豆完稅價每噸為3000元左右,如按中央儲備大豆收購價格計算,黑龍江産區大豆為每噸3700元,以大連作為可比交割地計算,企業加工國産大豆比加工進口大豆一噸成本高900元。九三油脂年加工能力200多萬噸,如按中央儲備大豆價格收購加工,企業一年就將虧損20億元。 來自黑龍江省糧食局的調查顯示,與往年相比,大豆市場入市收購企業減少,前期入市收購的主要是食品豆和部分加工企業原料收購,收儲量不大。位於海倫市的黑龍江東源油脂有限公司是黑龍江北部最大的大豆加工企業,公司負責人聶孝軍告訴記者,在大豆産區的企業如按中央儲備大豆價格收購,加工一噸大豆成本需要3920元,但産出的豆油、豆粕僅能賣到3650元,加工一噸就將虧損270元,從11月16日起企業已被迫停産。目前,黑龍江省很多中小大豆加工企業都已被迫停産,加上大豆收購商大都在觀望,這對本來賣豆就難的農民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 田仁禮説,當前,國産大豆無人問津,進口大豆大量涌入,甚至出現了進口大豆向黑龍江大豆産區倒流趨向。如果國家不及時&&有效措施解決,農民因賣豆難很可能明年棄種大豆,中國一旦失去國産大豆這個籌碼後,我國食用油和飼料市場將受制於人,其後果不堪設想。
“同豆不同價”易引發農民不滿
記者調查發現,産區多數豆農都認為國儲大豆收購價是今年大豆的最低收購價,目前,國家給黑龍江的中央儲備大豆收購指標為203萬噸,黑龍江省今年大豆總産為700多萬噸。當地一些基層幹部擔憂,國儲大豆收購完成後,農民賣豆難的問題將更加嚴峻。屆時,企業不採購,國儲存不下,國儲最低收購價指標就會成為焦點。一旦後期大豆市場價格下跌,“同豆不同價”很容易引發農民對國家政策的質疑,導致不滿或明年棄種大豆。而黑龍江豆農數量龐大,如果部分豆農通過上訪等途徑爭取利益,將會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 為此,黑龍江基層幹部、豆農和有關專家呼籲,國家應盡快採取綜合措施解決農民賣豆難問題。首先,國家應增加中央儲備大豆收購指標,發揮中央宏觀調控的作用,切實保護豆農的基本利益,以有效保護豆農種豆的積極性。 其次,對我國大型大豆加工企業收購國産大豆實行價差補貼政策,調動企業加工國産大豆的積極性,即在同一市場上,我國大型加工企業按國儲最低收購價收購的國産大豆與進口大豆産生的負差由國家全額被貼,政府部門可通過收購發票等進行監管。也可讓我國大型加工企業增加大豆商業儲備,同時享受中央儲備收儲政策,通過鼓勵我國大豆加工企業多加工國産大豆,可以減少國外進口大豆對國産大豆的衝擊,有效緩解農民賣豆難。 同時,採取臨時措施提高大豆進口關稅減少大豆進口,加大檢驗檢疫力度,控制進口節奏,禁止跨國糧商進入期貨市場。在我國當前大豆加工能力已經嚴重過剩的情況下,要堅決限制國內外企業再度新建和擴建以加工進口大豆為主的加工能力,給國産大豆留下生存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