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年,聖誕節前夕是聖誕禮品生産企業和商家最為繁忙的時期,日益擴張的多元化消費市場需求,讓商家總是對來年的市場前景寄予諸多期待。但是,今年卻讓這些企業和商家大失所望。海外市場急劇萎縮,內銷市場風光不再;生産企業等“單”下鍋,銷售市場冷冷清清,展銷場內員工多、顧客少;問的多、買的少。這是記者在廣東東莞和深圳一些聖誕禮品生産企業和銷售市場看到的場景。
國外市場訂單減少2/3
深圳是我國聖誕禮品生産最為重要的地區之一,聖誕樹的生産和銷售所佔份額達到全國的80%,工藝禮品的生産和銷售份額也達到全國的18%,大部分産品都銷往歐美等國外市場。 深圳市工藝禮品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王少卿告訴記者,上世紀70年代,所有聖誕禮品生産企業都是訂單滿滿的,甚至出現生産能力有限而無法滿足市場需要的狀況。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一向以物美價廉打天下的中國聖誕禮品受到強烈衝擊,珠三角生産聖誕禮品的大部分代工企業關閉。 據了解,深圳市不少聖誕禮品生産企業都是年初接的訂單,面對日益高企的生産成本,當初的報價現在很難執行,但提價對方並不接受。現在,一部分企業停單,一部分企業因怕失去過去佔領的市場,虧損也不敢停産,正在苦苦支撐。 王少卿介紹説,今年聖誕禮品國外市場減少2/3,每年這個時期正是最繁忙的時候,一直要忙到農曆二十三;但現在,不少企業開始放假,留在工廠內的工人也是閒的多、忙的少,不少企業只好轉移到內地成本相對較低的地區生産。 記者在採訪王少卿時,深圳工藝品廣場正在舉行工藝品展銷會,偌大的展銷廣場和四層樓的展銷大廳,儘管各種工藝品琳瑯滿目,但整個會場冷冷清清,員工多、顧客少;看的多,買的少。
國內市場減少1/3
“今年國外市場基本上無生意可做,只好開闢國內市場。但從現在的情況看,前景也不樂觀,老客戶的訂購量平均只有往年的一半。”做了近十年聖誕禮品生意的高軍華頗有感觸地説。 高軍華是深圳一家集研發、生産、銷售於一體的企業老闆,他對記者説,往年的聖誕節,裝飾一個酒店,多則100多萬元,少則幾十萬元,廣州、深圳、北京等城市都有工程可做,今年做一個幾十萬元的工程就非常了不起了。現在只要有人來問,不管工程大小、購買的禮品數量多少,都是來者不拒,有生意做就不錯了,哪還管大小呢! 在深圳市福田區一個聖誕禮品銷售市場,代理了幾十種聖誕禮品集中銷售的盛雅華禮品經營部經理章躍軍對記者描述,原來人山人海的訂購季,現在卻變得冷冷清清,一上午零星幾個人,真正買的也不多。作為這個市場裏最大的代理零售商,章躍軍説,從目前來看,我國內市場的訂單少了1/3,我們希望接下來幾天會有好轉。
賣禮品更要賣創意
我國聖誕禮品的生産和銷售,是隨着改革開放而進入國人視線的,一開始就受低檔次、低成本、低價位之累。20多年來,都是國外需要什麼就生産什麼,産品研發和消費都在國外市場,最大的利潤空間都被外商獨佔,中國製造就是簡單的中國加工,自己既無研發能力,也無知識産權。隨着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國家環保政策的日益嚴厲,企業生存空間日益狹窄,即使今年不發生金融危機,不少企業關門停業也是在所難免。 王少卿分析説,中國企業過去一直忙於賣現貨,賺小錢,滿足眼前利益。而海外市場需求和行業競爭已發生質的變化,聖誕禮品不再限於聖誕樹之類,已將各地文化、概念、創意融於聖誕禮品之中,大大擴大了聖誕禮品的市場範圍。如電子錶、MP3、MP4等現代時尚禮品都被融入聖誕節和聖誕禮品之中。 難能可貴的是,汕頭市澄海區就開始走向創新文化發展之路,他們將設計師請到企業來,根據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根據不同的主題,創新不同的概念,研發新産品,將聖誕節禮品從聖誕節擴展到全年。並引進動畫概念,以滿足青少年的需求。同時,一些民營企業不再滿足普通的來料加工和生産簡單的玩具,開始獨創自己的品牌,開發高檔次、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且時尚、新潮的實用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