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稅改革:“海南模式”看利弊
    2008-11-26    本報記者:趙葉蘋 姜琳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燃油稅開徵時機和稅率乃至免費範圍莫衷一是之時,公眾及輿論迫切希望最早徵收燃油附加費的海南省相關部門能夠現身説法,費改稅利弊如何,“一腳油門踩到底”的“海南模式”能否推向全國?

  “海南模式”問世原因:缺錢修路

  海南的燃油附加費改革於1993年開始醞釀,據海南省交通廳官員介紹,這個備受國人矚目的改革得以推動,最主要的原因是“缺錢修路”。
  “要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交通必須先行,先行則必須有大量的投資。”這位官員説,但當時海南財力薄弱,年財政收入僅十幾億元,“東有一條65.3公里長的路段建了5年多。” 
  海南也想學習廣東的經驗,搞收費公路。東線高速海口-黃竹65公里曾經試行收費了幾個月,但事實證明這根本無法收回投資,“因為車流量太少了!”
  據當時測算,東線高速車流量日平均僅三四千車次,“按照這個流量建收費公路,還利息都還不起。”
  同時,由於收費名目多以及實行徵費的工作單位多,公路上亂設卡、亂收費、亂罰款現象較為嚴重,老百姓對此十分不滿,改革公路規費徵收管理體制勢在必行。
  1993年,省政府頒佈了《海南經濟特區機動車輛燃油附加費徵收管理辦法》,實行公路規費徵收模式改革,從1994年1月1日起,將原來的公路養路費、過路費、過橋費和公路運輸管理費“四費合一”,統一收取為燃油附加費。
  海南成為全國唯一沒有公路收費站卡的省份,車輛在全省範圍內暢通無阻,實現了“一腳油門踩到底”在全國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海南模式”增加規費收入減少行政成本

  實施燃油附加費,公眾最直觀的印像是“一腳油門踩到底”。事實上,此舉不僅改變了公路規費徵收制度,也改變了海南省公路交通行業的利益分配格局。
  首先它實現了交通規費收入的快速增加,為公路建設籌措到了資本金。據海南省交通規費徵稽局官員介紹,1993年,全省的公路規費收入為2.21億元,1994年就達到了4.17億元,將近翻一番,2007年,全省交通規費收入為12.21億元,是1993年公路規費收入的5倍多,1994年至2008年上半年交通規費累計徵收103.86億元。
  15年間,海南先後建成了環島高速公路、海文高速公路、海榆中線改造、農村公路改擴建等重大公路基礎設施,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主動脈的海南公路網絡。
  其次,這種改革還大大降低了交通規費的徵管成本。實施燃油附加費之後,海南撤銷了省公路局和其他交通規費的徵收和稽查部門,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省交通規費徵稽局,統一負責全省燃油附加費及其他交通規費的徵收和稽查。這些舉措顯著減少了交通規費的徵稽的人員和管理開支。目前海南省徵管機構共有563人,僅辦公成本一項,就比改革前減少了3/4,並且相對於所徵收的燃油附加費金額而言,徵收成本在全國是最低的。
  交通主管部門和海南各界人士均認為,燃油附加費的實施還有一大好處就是促進了當地群眾節能減排觀念的養成。當地很多群眾在買車時,汽車是否省油是第一考量因素。

  “海南經驗”並非盡善盡美

  除了以上優點之外,海南的燃油附加費改革並不徹底,並且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它也暴露出不少弊端。
  影響最大的是,《條例》實行“四費合一”和燃油附加費徵收體制,客觀上形成了公路建設投融資主體單一化,使政府債務負擔過重。1998年以來,沒有一個投資者進入海南省進行公路建設,海南的公路建設資金,以及對承建企業的投資補償,都是省政府以燃油附加費為質押。
  投融資主體單一化,債務負擔重,新修道路資金不足……,這已經成為困擾海南公路進一步建設的絆腳石。今年7月,在海南省的一次理論研討會上,省交通廳提交的一份報告《進一步解放思想,繼承和弘揚“一腳油門踩到底”的改革精神,積極探索,破解無錢修路的難題》,提出要大膽探索打破現行的單一路橋建設投資體制,改變投融資主體單一化的局面,首先就意味着海南將會出現新的路橋收費站。這一探討性的課題在海南引起軒然大波。
  交通廳的報告稱,截至2007年底,全省公路負債為112億元,按當前5年中長期基準利率7.20%(2008年10月30日人民銀行公布的5年期以上貸款利率)計算,每年要償還利息達8.064億元。僅以2008年為例,全省公路規費收入預計可達13.14億元,安排各項必需支出的養護等費用後,僅還貸一項尚有1億多元的缺口。在停止新建一切公路項目建設,並不再新增貸款的情況下,海南省需到2023年才能還清債務。
  實踐證明:路橋建設投資體制單一已制約了海南交通發展,特別是路橋建設發展。為了突破這一障礙,海南省從多方面進行了探討,拿出多種方案,包括調高燃油附加費增收比例的問題。“目前這兩方面的討論都暫時擱置下來,”海南交通局官員説。

  取消路橋收費需要一個過程

  “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發展迅速,令很多發達國家驚嘆不已,能達到這樣的發展速度,很大一個原因是引進了社會資金。”接受記者採訪的海南交通局官員説。
  如果國家取消了過路費過橋費,首先必須償付前些年公路建設方面的所有社會投入,這將是一筆鉅額支出。
  “海南的模式是在當時特殊情況下實施的,總的來説很成功,有好的經驗,但是不能照搬,國家的方案和海南的不可能相同。”這位官員認為,&&全國範圍的燃油稅方案,肯定得考慮方方面面的利益,“他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從長遠來看,隨着人們對道路通暢要求的提高,路橋收費肯定是會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的,但這肯定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相關稿件
燃油稅&&的相關配套難題 2008-11-25
燃油稅開徵關乎公正而非時機 2008-11-25
不應借燃油稅改革謀利 2008-11-25
缺乏民意的燃油稅毫無意義 2008-11-25
下調油價不必與燃油稅捆綁同行 200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