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碼頭”炒亂了北部灣港口
    2008-09-12    本報記者:梁思奇 夏琛琛 王勉    來源:經濟參考報

  航道16、17米水深,本來可以建7萬噸級的碼頭,業主卻只建了5萬噸級,這樣的“深水岸線建小泊位”現象在北部灣欽州港隨處可見,成為整合北部灣開發區港口資源難以消除之痛。

  “業主碼頭”領一時風騷

  上個世紀90年代,欽州市為了發展港口經濟,在沒有國家投資、地方財力匱乏的情況下,按“誰投資誰擁有,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向機關幹部借款建設公用碼頭,通過招商引資進行港口建設,欽州港因而成為全國知名的以業主為投資主體建成的港口。
  陸續落成的業主碼頭成為欽州市臨海工業的發軔,借助於業主碼頭,煤炭儲運、冶金、瀝青、酒精、糧油加工等項目紛紛在港口落戶,一種“前港後廠”的産業模式應運而生。
  但問題隨之出現。欽州港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震説,業主碼頭各自為政,為攬到貨源惡性競爭,公用碼頭幹散貨裝卸包乾費25元/噸僅能保本,業主碼頭20元/噸也接貨,而且攬貨的手段“很靈活”。
  然而,業主碼頭最嚴重的並非貨源上的競爭,而是港口岸線資源的浪費。張震説,眾多業主碼頭畫地為牢,佔據了寶貴的岸線和土地,由於配套設施差,吞吐量有限,卻擁有大面積的堆場,港口功能難以發揮。“現在欽州港能夠建碼頭的岸線基本被瓜分完畢,成為制約目前大項目為導向的臨海工業的發展瓶頸。”他説。
  隨着企業搶灘北部灣,近年來欽州港出現了“炒碼頭”現象。張震説,一些佔有岸線的業主碼頭不為“用”而為“炒”,幾百萬元建成的碼頭抬到幾千萬元甚至幾億元,成為比房地産還暴利的産業。

  破解“業主碼頭”良策何在?

  據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2006年的統計,欽州港已建成使用的3881米港口岸線中,國有欽州港口(集團)公司所使用的公用碼頭岸線僅佔955米,不到已使用岸線的25%,而吞吐量卻佔全港的57.59%,這説明業主碼頭並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廣西北部灣港務集團總經理助理謝毅説,業主碼頭的出現,一方面是地方發展經濟的衝動,另一方面是岸線資源缺乏統一管理。港口投資規模大,回收期長,是一種注重社會效益的特殊基礎設施,社會投資由於企業實力參差不齊,只能“看菜吃飯”,資源浪費幾成必然。
  記者了解到,上個世紀90年代末,在欽州港業主碼頭風生水起之際,北海市也曾提出將北部灣另一個天然良港鐵山港推向市場,以“零地價”招商引資開發,被廣西高層緊急叫停。謝毅説,如果鐵山港走上同樣路子,今天北部灣經濟區發展面對的無疑是更嚴重的後遺症。
  謝毅説,欽州市的情形在東部沿海曾經出現過,江蘇南通市也曾經採取業主投資方式建碼頭,開發商圈土地、佔岸線,到了經濟發展引進大項目時卻沒有岸線可用,只好高價贖回。
  “目前政府不具備贖回的實力,業主碼頭的整合可能會出現一個市場兼併的過程,有的業主可能要破産。”謝毅説,“市場配置資源需要支付時間成本,對北部灣加快發展不無影響。”
  有人設想:對於目前分散經營的業主碼頭,可以通過股份制整合後統一經營。但由於規模、配套、服務水平參差不一,利益訴求不同,顯然並非易事。

  警惕新的岸線圈佔

  按照廣西臨海工業布局,一批煉油、能源、造紙、鋼鐵、船舶修造、糧油加工等重大項目相繼在北部灣落戶,這些重大項目普遍選擇自建碼頭。記者在防城港市看到,與熱火朝天、繁忙裝卸的防城港公用碼頭相比,當地“前港後廠”的一家火電廠碼頭卻處於閒置狀態。據了解,由於時下正值豐水期,火電廠不需滿負荷發電,對煤炭的需求量大大減少,用於運輸煤炭的碼頭就閒了下來。這家電廠碼頭吞吐量為2000萬噸/年,而自用煤每年僅300多萬噸,大部分時間碼頭處於不飽和狀態。
  “對於港口岸線資源來説,這同樣是一種浪費。”謝毅説,本來能為全社會發揮更大效益的岸線,變成只為個別企業服務。
  謝毅説,這種做法成為目前進入北部灣的大企業的一種趨勢,如果説10多年前招商引資建業主碼頭是饑不擇食,那麼現在大企業則是倚仗實力“獅子大開口”,有的一要幾公里,佔的岸線遠超過自身需要。由於是重大項目,地方政府對此不會説不,也無人敢説不,“如果不引起重視,北部灣10年內就會遇到港口深水岸線不足的問題,影響可持續發展。”
  業主碼頭以及伴隨的“前港後廠”産業模式,曾一度受到社會的廣泛讚賞,但在業內卻頗受詬病。謝毅説,廣西雖然有1590公里岸線,但深水岸線非常少,大型化、專業化是港口發展的方向,因此,發展公用碼頭,通過公用碼頭的專業化為企業提供物流服務,既符合産業分工原則,也是確保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的最佳選擇。

  相關稿件
北部灣經濟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入快車道 2008-08-29
北部灣已成國內大豆加工新基 2008-08-15
上半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外貿同比增長83.3% 2008-08-14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 2008-08-11
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迄今已收穫五大成果 200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