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貿涌動新機遇
    2008-07-04    本報記者:李慧穎    來源:經濟參考報

  7月3日,國旅總社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台灣游首發團游客的《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目前大陸游客必須持有此證和相應簽注才能前往台灣旅游。
  大陸居民赴&旅游首發團共有約760名團員將於7月4日搭乘首航兩岸周末包機,由北京、上海、南京、廈門、廣州五地陸續啟程。目前,相關旅游業者均&&已做好準備。新華社記者:張舵 攝

  大陸居民赴&旅游首發團於7月4日啟動,7月18日起正式實施。兩岸經貿業內人士認為,赴&旅游及周末包機破題,將推動大陸資金入&,為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帶來新機遇。

“赴&游”激活台灣經濟

  “大陸游客赴&,千呼萬喚這麼多年,終於能夠成行。”台灣“中華大學觀光學院”院長蘇成田接受採訪時&&,“我們希望能夠複製‘港澳經驗’,為台灣經濟注入‘強心劑’。”
  台灣島內風光秀麗,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曾是台灣重要的産業之一,隨着近幾年經濟低迷,台灣旅游産業也每況愈下。據蘇成田介紹,目前,台灣旅游業産值佔其GDP的比重不到2%。而且台灣旅游市場高度依賴本地客源,需求約89.5%來自本地市場,已呈高度飽和狀態。
  台灣旅游業衰退的同時,香港與澳門正因為通過開放與吸引內地居民旅游而獲得巨大利益。據統計,2007年台灣境外游客僅為371萬人次,同期香港境外游客超過2800萬人次,其中一半以上是內地赴港游客,內地游客在港消費總額近600億港元。
  “香港沒有台灣豐富的旅游資源,卻能取得如此旅游業績,對激活經濟起到巨大作用,‘港澳經驗’對台灣有着重要啟示。”台灣大學政治係教授張麟徵説。
  台灣這幾年調查顯示,隨着大陸居民收入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繞第三地赴&的大陸游客以每人平均每日購物消費49.77美元高居榜首,遠超過美國、日本等地游客。台灣行政當局主計處評估,開放大陸居民赴&旅游後,以每天3000名大陸觀光客計算,在台灣1年的總消費大約是8.4億美元,這些將可以為台灣增加0.15到0.2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率。
  “大陸游客赴&旅游,首先將為台灣旅游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創造鉅額的直接旅游收益。”長期關注兩岸旅游業交流的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黃福才認為。
  他預測,每1美元的直接旅游收入可帶動2.5美元的間接旅游收入。由此估計,由開放大陸居民赴&旅游帶來的8.4億美元外匯增加額,可帶動台灣地區國民生産總值增加21億美元,兩項合計體現出開放大陸居民赴&旅游對台灣地區國民經濟的總效益將達到30億美元。
  開放大陸居民赴&觀光,還將有助於台灣觀光産業規模擴大並增加從業人員需求,直接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誘發相應的間接就業機會,從而將有助於緩解台灣的失業問題。台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的調查發現,台灣有七成旅行業者對人力資源有需求,旅游觀光業可連帶創造航空、交通、餐飲、游樂區等就業機會。據估計,開放大陸游客赴&觀光,可為台灣創造出6萬多個直接就業機會和15萬個間接就業機會。

旅游及相關産業“陸資入&”有望開啟新機遇

  專家認為,大陸游客即將赴&,將直接帶動兩岸旅游業的合作,以及大陸對&旅游業及相關餐飲、商業、交通、旅游設施等領域的投資。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鄧利娟認為,台灣游的啟動將推動兩岸旅游業進入實質性的互動合作階段,以建立“海峽兩岸旅游圈”為目標,兩岸旅游業合作將不僅停留在目前的信息交流、客源互送層面,還將向資源開發、産業投資、市場互動、企業管理等方面拓展,進行廣泛對接和合作。
  兩岸經貿合作還將延伸到其他相關領域。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助理教授唐永紅認為,台灣近些年來經濟低迷,經濟增長率徘徊不前,投資消費內需明顯不足,台灣當局積極與大陸協商達成開放兩岸包機、開放大陸居民赴&旅游等協議,期望複製“港澳經驗”,對提升台灣經濟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拉動消費方面,大陸居民赴&旅游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帶動投資增長。”唐永紅説,&&&目前財政赤字嚴重,制約了政府公共投資的能力,因此只能想方設法引導和促進民間投資。
  “台灣吸引民間投資,可分為三種,一是‘台資回流’,二是國際資金,三是‘陸資入&’。”康永紅説數據顯示,目前台灣民眾存放海外的財富大約有5萬億&&&,加上&&海外投資,共有十幾萬億&&&資金在海外。如期啟動包機和赴&游,最大意義在於給投資者、消費者信心,表明兩岸關係在解凍,台灣政治環境平穩,經濟環境改善,吸引外商來&投資,同時吸引台資回流,解決投資不足的問題。
  以大陸居民赴&旅游為開端,大陸資本挺進台灣有望打開一扇窗。專家認為,兩岸業界會在相關服務業如汽車租貸、旅行服務、航空運輸、餐飲、零售業等行業發現可以合作的機會,從而帶動大陸對&旅游業及相關的餐飲、商業、交通、旅游設施等領域的投資。
  據了解,在台灣當局制定的“開放陸資入島”的規劃中,餐飲、商業、交通、旅游等服務業投資佔80%以上,其中觀光飯店、休閒旅游設施等商用不動産是吸收大陸資金的重要項目。因此,專家認為,旅游業及相關設施等可能是未來大陸企業赴&投資的重要選擇,會有一定發展。

兩岸經貿實現雙向交流的趨勢不可阻擋

  唐永紅指出,一直以來,無論是投資還是貿易,兩岸經貿都呈現出單向、間接、不對稱的格局。雖然大陸居民赴&旅游以及周末包機都僅在於兩岸交流層面,兩岸經貿制度性安排還未正式啟動,但是人員的往來,必將會促進兩岸資本的雙向流動,以及在新的領域和層面拓展、深化兩岸經貿交流,從而使兩岸經貿交流向雙向、對稱格局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方便大陸旅客赴&旅游,台灣當局6月26日通過開放台灣地區辦理人民幣現鈔買賣業務案,並自6月30日開始受理金融機構及外幣收兌處申辦人民幣兌換業務。未來每人每次可至&、澎、金、馬的金融機構兌換人民幣,金額以人民幣2萬元為限。兩岸經貿界一致認為,這是兩岸金融合作邁出的第一步,建立兩岸期待已久的貨幣清算機制曙光初現。
  “這説明人員往來實現雙向交流,將有望帶動開放陸資入&,從而實現兩岸經貿雙向、對稱交流,也會推動兩岸合作向金融、物流等生産性服務行業拓展,在更深層面上推進兩岸經貿合作,最終推進兩岸經貿制度性合作的進程。”唐永紅指出,這個過程也許會受到諸多因素干擾,但這是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客觀要求,這個趨勢是不可阻擋的。

  相關稿件
&&:兩會復談為兩岸經貿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2008-06-16
兩岸經貿關係步入轉型期 &&面臨轉型壓力 2008-04-17
兩岸經貿展望圓桌會議在海南博鰲舉行 2008-04-14
兩岸經貿持續發展 &&融資困境凸顯 2007-09-12
參加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台灣代表抵京 200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