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上調:中國主動應對國際高油價
    2008-06-23    本報記者:呂福明 方燁 王莉 實習生:劉穎雯    來源:經濟參考報

  面對國際高油價,身處兩難境地的中國政府終於出招:從6月20日起,國內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高1500元。
  “儘管此次成品油價格上調只是階段性的,但它表明了中國經濟應對國際高油價的積極態度。”一位能源界資深人士説,在與國際高油價及國內高企的CPI的博弈中,我國政府拋棄了單純依靠財政補貼維持市場成品油供應的艱難局面,留給自己一個更多的操作空間。

消費環節平靜面對成品油漲價

  此次成品油漲價之前,業內早已對這一隨時有可能發布的漲價令進行過激烈的爭論。一方認為中國的低價能源戰略不利於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而另一方則據理力爭能源漲價不利於政府抑制通脹。
  就在爭論雙方各執一詞之時,成品油價格上漲的消息不期而至,且力度空前,消費環節對此反應不一。
  濟南市民葛寶華説:“説真的,我倒希望油價再漲些。對於購買私家車的車主,每升油多掏1元錢影響並不大。車買了,該用的時候還要用!如果這點油錢都覺得貴,那就不要急於買車。”
  而來自一些出租車司機的看法則不盡相同。此次油價上調顯然增加了出租車的運營成本,但由於政府限制出租車調價,這就促使出租車行業“油改氣”的生意愈發火爆。
  “油價上調後,燒氣的出租車使用起來顯得更便宜了。”早已改裝使用天然氣的濟南出租車司機崔殿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漲價後的汽油價格算,‘油改氣’後,一天跑下來少説能省50元。”
  據了解,目前省城濟南使用燃氣的出租車有3000多輛,使用燃氣的公交車1000多輛,一輛汽車的“改氣”價格大約在5400元左右。為解決加氣難,濟南市今年將增建部分加氣站。到2010年,濟南加氣站將達到39座,可以滿足8000輛出租車、4000輛公交車的用氣需求。
  “這次成品油漲價對靠超載超限保持微利的物流公司來説,稱得上是‘最後一根稻草’,但有利於物流行業加速洗牌,促使物流企業向規模化發展,因此漲價不是壞事。”山東佳怡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琳告訴記者,油價上漲使其公司成本增加約10%,利潤減少約3個百分點,但他並不準備提高運費,而是將通過提高貨物裝載率、增加物流量、強化精確計量等措施進行內部消化。

兩害相權的選擇

  “這次國家發改委調高油電價格是不得已而為之。”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油電價格此時漲與不漲都會給社會帶來不利影響,發改委這一突如其來的漲價令實際上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董秀成分析認為,以油電為代表的能源價格上漲,實際上與政府的宏觀經濟調控目標相違背,不利於抑制通貨膨脹,也不利於今年初提出的全年CPI控制在4.8%目標的實現。“但如果此時成品油和銷售電價仍維持原有水平,對我國的經濟運行也十分不利。”
  董秀成説,去年11月份國家發改委下令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後,國際原油價格就上緊了發條不斷衝擊新的高度,既今年年初勇闖100美元一桶大關後,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就已接近140美元一桶。國際原油價格飆升,導致國內原油價格和成品油價格“倒挂”差距進一步拉大,很多地方煉油企業被迫停産或大幅減産,從而引發目前全國性柴油供應短缺。“如果不調整成品油價格,縮短其與原油價格的差距,將很難從根本上解決一段時間以來的油品供應短缺問題,而這也將引發新的、更加突出的社會問題。”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也&&,目前國內油價遠遠低於國際油價,如果長期下去,煉油廠虧損,需要政府補貼,加重政府負擔,一樣會加劇國內通脹,此次油價上調是為了扭轉國際國內油價倒挂現象,與其被動接受國際油價上漲,對中國通脹造成影響,不如主動調整,可以緩衝國際油價攀升對國內經濟造成的衝擊。

對CPI衝擊不大

  正如董秀成所説,能源價格上漲確實不利於抑制通貨膨脹。上海證券發布的報告稱,油電價格將導致企業生産成本上升,進而使得居民生活成本上升。浦銀安盛基金日前發布的評論也認為,調價使得成品油價格的漲幅達到了18%,電價的漲幅接近5%,短期內加劇了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
  但是此次漲價對CPI的影響究竟會有多少呢?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樂觀地認為:“這次能源價格調整對CPI衝擊很小,至多增加0.5個百分點。”
  據他分析,成品油價格調整對消費價格指數(CPI)的影響分為兩部分:直接影響和通過生産價格指數(PPI)傳導到消費CPI的間接影響。直接影響主要體現在家用轎車上,“由於家用車遠未普及,這方面的影響很小”;間接影響是通過PPI傳導至CPI,“但能否真的傳導過來,有多大影響還要看下游行業的供求情況”。由於出口受挫,不少行業的産品出口轉內銷,這會導致供過於求,這些領域未必能傳導到CPI。
  如果有傳導,根據以往觀測經驗,能源價格上漲10%,當年CPI會上升1%左右。而且與調整的時點有關,若在年中,影響就只有0.5%。目前成品油是在年中提價18%,因此對CPI的影響可能是0.9%。
  由於此次價格政策調整中,部分領域另有財政補貼,對農業和交通支出基本沒有影響,應將這兩部分剔除。在CPI籃子中,農産品約佔30%,公交支出佔比約為17%,因此剩餘影響不到0.5%。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許昆林也&&,由於這次與居民生活相關的液化氣、天然氣、城市公交、農村道路客運、居民用電等價格都不作調整,油電漲價對CPI沒有直接影響。

長期對抑制通脹有利

  范劍平&&,國家選在目前調價,正表明了國家對未來控制物價的充分信心。調價雖然短期內會推高通脹,但從長期看有利於調節國內供求,抑制高耗能産業,最終促使通脹下降。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翟鵬告訴記者,此次油價上調長期來看能舒緩通脹預期。他説,通脹就像洪水,需要疏導,一味的堵反而可能起到負面作用,因此長期來看對通脹的影響是正面的。
  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茅於軾對記者説,油價上漲短期內會直接導致CPI的上升,但從長遠來説,CPI不會受到油價上漲的影響。他認為,CPI持續上揚的根本原因在於貨幣發行量過多,市場對貨幣量的控制不夠。油價上漲,其他商品的價格就會下降,所以CPI不會發生變化。他以日本的石油為例,日本的石油全部依靠進口,但是日本的通貨膨脹為零。對於如何應對CPI的持續上升,他&&,控制貨幣發行量才是根本措施。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在調價之前發表的一份報告也持類似觀點。他説:“若不進行能源價格改革,中國經濟將持續過熱,2009年通脹率將上升至8.7%。相反,若2008年中期中國將成品油價格提高50%以上,則中國2009年通脹率能夠降低至7.3%。”他建議中國應使國內煉油毛利與國際水準一致,“這將在諸多方面有利於中國經濟,包括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和長期通脹預期的下降。”

國內能源價格改革未有窮期

  能源資深專家、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認為,高油價雖有其階段性,但目前還沒有理由説國際油價一定會在近期回落。因此,政府要寧願做好油價高位波動的準備,政策上應從這方面做考慮。油價倒挂不是近期可以解決的,世界高油價仍要維持,靠政府補貼維持供應的局面不是長久之計。長痛不如短痛,國內成品油價格早晚是要調整的。當然,要考慮如何將CPI控制得更為有效。
  在國家調整成品油價格之前,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克雨告訴記者,中石油集團在油價高於67美元一桶時,原油價格每增加1美元,利潤就會減少32億元。但業內人士認為,僅僅一輪調價還遠遠達不到理順成品油價格體系的地步。對於煉油板塊的虧損來説,調價帶來的減虧仍然是杯水車薪,市場仍然期待更大幅度的調整。
  劉克雨等人建議國家立即&&燃油稅,擇機沒有道理。劉克雨説:“燃油稅早就該推出,將稅收放到消費環節。對於燃油稅,專家呼籲了多年,從20美元每桶一直呼籲到現在130多美元每桶。當時,國家就説要擇機&&。燃油稅&&不在油價高低,而在部門利益平衡,僅交通部門收費環節就涉及20多萬人,還有一大塊地方利益。”
  王琳説,費改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進經濟發展。在目前國際高油價推出燃油稅雖有困難,但還是希望能早日推出,這樣可以避免以短期利益犧牲長期利益。至於上調成品油價格對CPI産生的影響,可能會在奧運會後得以體現。為此,我國還應加快啟動內需,避免過於依靠外貿出口的不利局面。

  相關稿件
專家預測:德國汽油價格仍將上漲 2008-06-20
美料將重申高油價緣於供需不平衡 2008-06-20
成品油調價利於抑制國際油價大漲 2008-06-20
美國應對高油價:徵稅VS加産 2008-06-20
燃油價和電價上調 200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