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近日在素有“北方鞋都”之稱的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三台鎮採訪時了解到,在近千家鞋廠中,為數不少的企業在生産倣冒名牌運動鞋。與市場上高倣真度的假冒名牌運動鞋不同,這裡出産的倣冒名牌運動鞋倣真度低、做工粗糙、質量低劣、利潤微薄,但是很多鞋廠憑藉薄利多銷發家致富。專家為此&&,與福建晉江相比,河北三台的製鞋業仍然處於低水平狀態,並遠遠落後於晉江。如何提質轉型,成為三台鎮亟待突破的瓶頸。
一箱倣冒“NIKE(耐克)”的價格是320元
製鞋業是安新縣的特色産業,始興於上世紀70年代中期。全縣共有1065家製鞋企業,從業人員4.5萬人,年産鞋1.4億雙,銷售收入30多億元。其中,三台鎮有973家製鞋企業,産值20億元,集中了全縣製鞋行業91%的企業、92%的僱員和92%的産量、産值,故在我國的製鞋行業有“南有晉江,北有三台”之稱。 記者看到,三台鎮所産假冒名牌運動鞋的倣真程度很低,鞋材用料差,做工也粗糙。如金銀豹鞋廠的倣李寧運動鞋,將“LI-NING(李寧)”的“L”標誌反置了。恒泰元鞋廠生産的李寧滑板鞋,鞋面有“L”標誌,可是鞋底上有“CONVERSE(匡威)”標誌。億兆鞋廠的運動鞋將商標“NIKE”寫成“NKIE”,“CONVERSE”寫成“CONVENSE”。通澳鞋廠生産的倣“NEW BALANCE(紐堡倫)”拼成了“NEW TONGAO”,但在鞋面處有顯眼“N”標誌。 據當地一位知情人士介紹,三台鎮假冒名牌運動鞋款式更新換代很快,很多款式生産一批就不再生産了。有專門從事鞋樣設計、開發的小公司服務於大鞋廠,只要廠家提供鞋型,短時間內就能仿製出來。逢年過節,一些老闆去福建晉江等地的鞋廠“考察”、“取經”。每家鞋廠在一個城市一般只有一個總代理商,鞋廠與客戶定期溝通,根據市場需要,經常變換鞋的款式,並通過網絡或彩信將圖片發送到客戶手中。 三台鎮崔公堤村澤盛達鞋廠院子裏有一幢二層樓房,一樓是産品展室,二樓是生産車間。記者拿起一雙質量很差的倣冒“NIKE(耐克)”滑板鞋詢問價格,老闆王凱説:“320。”記者被嚇一跳,原來,320元是一箱(16雙)的價格。王凱説,他們還接國外訂單,主要出口到俄羅斯,只要客戶提供鞋樣和價位,兩三天就能做出成品。 在當地,詢問鞋的價格一般都指一箱多少錢,“NIKE(耐克)”的行話叫“鉤子”,“PUMA(彪馬)”的行話叫“小老虎”或“小獅子”。記者走訪了帥福的、金銀豹、運峰、金通源、恒泰元、鑫隆泰、舒美特、祥隆泰等10余家鞋廠,這些企業的産品有2/3是貼有自己商標的休閒鞋、雪地鞋,另外1/3是倣冒的名牌運動鞋。這些倣冒名牌運動鞋的價格,按質量好壞、倣真程度高低,從20元/雙至28元/雙不等,整箱的價格為320至400元。一些規模較大的鞋廠,日産量在3000雙至4000雙之間,每雙鞋的利潤為三至四元。經過三至四道販子的層層批發,最終零售價為30元左右。據一名來自四川的客戶介紹,這些鞋子貼上名牌商標後在農村地區很好賣,他每個月銷量達兩至三萬雙,每雙毛利潤五元,一些積壓的老款要處理掉,除去這些損耗,平均每雙鞋純利潤一元。 在通往三台鎮的公路一側有工商部門的宣傳標語“嚴厲打擊註冊商標侵權行為”。對於三台鎮生産倣冒名牌運動鞋的現象,記者電話採訪了三台鎮工商所一位工作人員,他説,工商部門定期開展巡查,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該沒收的沒收,該銷毀的銷毀。但工商所只有十幾個工作人員,下去查的時候廠家不一定做倣冒名牌運動鞋,剛查完又開始生産了。安新縣工商局投訴科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工商局專門召集各製鞋企業主開會,教育他們一定要用自己的註冊商標,不能冒用名牌商標。每年全縣都要開展幾次大規模的稽查行動。
一個晉江商人眼中的三台鞋業
黎長仁是福建晉江的一名商人,從事外貿生意,曾經對三台鎮的製鞋業有過一次粗略的考察。黎長仁説,“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三台鎮很多鞋廠的名字和晉江的一樣,晉江有‘永發鞋廠’,三台也有,又如‘華福’、‘吉利達’、‘華裕’、‘榮事達’等。” “説到鞋子的品質,與晉江所産的鞋的最大區別在於材料的檔次很低,成品鞋摸在手裏,不堅挺,給人的感覺比較粗糙。當然,價格也低了很多。”黎長仁説,如果他們想提高質量也很容易,材料買貴點的就可以了。鞋子的做工和晉江的比較接近,一些細節方面,比如清潔度、膠線,只要讓員工注意點,養成習慣就可以了。 “硬體方面改善起來不是很難,但軟體方面就困難多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走訪過的幾家工廠中,居然沒人用電腦辦公,我看到其中惟一一家工廠的電腦使用者,還是一個孩子在玩電腦游戲!當地人覺得沒必要用電腦辦公。” “不用電腦可以,但是,用了卻絕對不一樣。”黎長仁説,在晉江,電腦辦公已經是習慣和自然的事情,難以想象離開電腦如何辦公。電腦的應用不僅局限在處理辦公文件,在工廠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電腦。比如有一家工廠,在內銷市場中,每天晚上八點前,全國各地的代理商,每款鞋子的銷售/庫存情況、銷售最好的款式/最滯銷的款式等,都會匯總到晉江總部,全部一目了然,總部據此決策。此外,晉江的大部分工廠都會上網註冊。查找關於鞋業方面的資訊,了解鞋業的動態。同時,他們很注重宣傳自己的企業,晉江的鞋業門戶網站就大約有10個。 黎長仁説:“10年前的晉江鞋業比三台更差,但是諸如安踏、德爾惠、別克等很多曾經默默無聞的小廠,現在已成長為參天大樹。這其中的奧妙,很值得三台人玩味。”
三台鎮的製鞋業存在三大問題
安新縣統計局與河北大學經濟學院聯合對安新縣製鞋業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以三台鎮為主的製鞋業存在三大問題:首先是從業人員素質低,直接影響着産品質量的提高和企業的升級。問卷調查顯示,1500多名中、高層管理者中,僅有一名為大專文化,多數為初中畢業,且都未參加過經營管理方面的培訓,缺乏科學的管理知識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創新能力不強;絕大多數工人為初中學歷且未參加過勞動技能培訓和相關法律知識培訓,新技術、新工藝推廣難度較大。 其次是産品市場競爭能力弱。問卷調查顯示,幾乎所有的企業都缺乏樣式設計開發能力,鞋的款式多為客戶提供和相互倣造,加之業主站位不高,品牌意識不強,産品定位低,款式跟着南方走,進入市場時間滯後,不能以質量和款式取勝,只能靠價格打拼,利潤空間被擠壓。 第三是産業規劃滯後。安新縣製鞋業長期處於無序發展狀態,缺乏産業用地規劃和産業園區規劃,企業發展用地緊張,多數企業只能在自家院落的基礎上搞擴建,無法走出“作坊式”的經營模式,致使村莊不像村莊、園區不像園區、企業不像企業、住戶不像住戶,導致交通堵塞、社會治安不穩定等問題。 這份調查説,上世紀90年代,晉江製鞋業在政府的大力引導下迅速發展、壯大,成為福建的優勢産業和特色産業,並成為我國的製鞋基地。其成功經驗對安新有三點啟示:一是産業園區化。上世紀90年中期,晉江就着手規劃了佔地4000畝的工業園,並逐步形成“井”形園區,摒棄小打小鬧、家庭作坊式模式,引導企業走集群化發展的路子,企業規模迅速擴張。二是實施品牌戰略。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就誕生了10余個全國知名品牌,其中有五個全國名牌産品,兩家馳名商標企業,21家産品免檢企業。三是實施科技拉動戰略。由政府出資聘請國家級權威科研機構對企業進行科技服務,質量認證,全面提升製鞋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企業的研發能力迅速提高,規模以上企業都有自己的研發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