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軟肋暴露 風險機制亟待跟上
種養保險缺位 基礎設施欠修 預警機制沒有
    2008-02-22    本報記者:皮曙初    來源:經濟參考報

  “減少損失就有希望”。雪災中,湖北省仙桃市彭場鎮挖溝村黃紅城的蔬菜大棚裏的瓜苗被凍死,及時改播了甜玉米種子。
  新華社記者:皮曙初 攝

  廣西災後重建如火如荼。2月18日,廣西資源縣群眾在清理被冰雪壓垮的房屋瓦片。迅速推進災後重建和生産自救工作。
  新華社記者:張愛林 攝

  編者按:我們不能忘記,前不久肆虐的暴風雪天氣給南方農業生産造成嚴重影響,尤其是給一些種植業和養殖業大戶帶來的損失巨大。如今,春回大地,災後重建再次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春節前夕,記者踏雪走訪了湖北災區部分種養大戶,面對百年不遇的重大災情,他們一邊加緊搶險除雪、生産自救,向記者表達了在黨的新農村建設政策關懷下的新年願景,另一方面也道出了自身面對農業災害、市場風險時的無奈,呼籲各級政府當務之急是建立完善的農村災害預警和防範體系。

一盼農業保險排憂解難

  湖北省京山縣不僅遭受了這次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而且這個江漢平原邊的農業大縣還是剛剛從百年不遇的洪水中摸爬出來。2007年夏季,京山縣先後5次遭受強暴雨襲擊,全縣14個鄉鎮全部受災,46000餘人被洪水圍困而轉移,2800多間房屋倒塌,全境一片澤國,棉花、水稻等農作物大量被浸泡絕收,養殖戶的雞舍沖毀,豬欄倒塌。
  京山縣新市鎮蛋禽養殖小區養殖戶張計高就遭受了兩次大災的沉重打擊。2007年夏季,他的6000隻蛋雞無一倖免,就連雞棚、雞籠等設備也悉數被沖毀,損失三、四萬元。災後他投入5萬餘元,重新蓋雞舍、養小雞。“經過半年時間,才恢復成現在的規模,原指望通過春節銷售,挽回損失,誰料到又遭到雪災凍害。”2月2日,張計高告訴記者,由於雞舍修建標準高,沒有再出現倒塌、凍死蛋雞的情況,但大雪封路後導致大量雞蛋無法外運,已經錯過了今年最好的銷售時段,而且由於低溫,出蛋率也明顯降低,這一段時間一天要少産蛋幾百隻。
  張計高説:“我想過買保險,但是保險公司不賣給我。找了他們很多次,他們説養殖業風險太大,保不起。我聽説過政府出資給能繁母豬的保險,希望在新的一年裏我們也能享受到這樣的政策。”
  據了解,2007年8月以來,國家推出政策性能繁母豬保險,湖北全省共有174萬頭能繁母豬參保,參保率達100%。雪災發生後,母豬保險突顯效益,目前已理賠近6000頭,每頭賠付1000元,挽回了眾多養豬的損失。
  在同樣遭受水災和雪災兩次重創的京山縣永隆鎮,鎮黨委副書記吳才洲對記者説:“政策性的農業保險應該是破解新農村建設中風險防範的一個關鍵。廣大農民盼望更多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為他們抵抗天災、防範風險保駕護航。多用市場經濟的辦法解決新農村建設的薄弱環節,不僅可以幫助農民增強風險防範能力,而且可以減輕政府的負擔。”

二盼基礎設施增強抵抗力

  湖北省一些種養大戶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薄弱是農民抵抗天災能力削弱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仙桃市彭場鎮一處蔬菜基地,記者看到,一些蔬菜大棚已經被積雪壓塌,菜地旁的田埂也多處被凍裂,水泥脫落。當地群眾説,往年冬季都是進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維護的主要時節,今年被大雪耽擱了,不僅不能開展冬修,反而有很多都被損毀,對春耕春播勢必帶來較大影響。菜農黃紅城&&,新年最大的願望就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能夠盡快恢復和完善,增強對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
  張水明原是湖北省應城市陳河鎮糧管所的幹部,後來在城裏打過幾年工,2005年7月,看到農村政策的利好,他回到老家陳河鎮萬李村承包下村裏175畝無人耕種的水漬田,當起了“種田大戶”。
  張水明種的那塊田位於富水河邊,過去也是一片良田,但是後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大多損毀,田裏經常積水,收成一年不如一年。目前他面臨的最主要困難就是需要修一個排水閘,安上排水泵。“鎮裏的水利員給我做了一個預算,大概需要十一二萬元,我自己已經無力承擔了。”所以,談到2008年的願望與打算時,他最希望能夠獲得一些扶持,把這個排水閘修起來。“排水閘修好了,不僅我的一百多畝田有了保證,上面還有五六百畝田也不怕水、不怕旱了。”
  張水明所在的萬李村千餘人,人均不到一畝田,村委書記張海茍對記者説:“出去打工的有幾百人,年輕人都出去了,種田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小孩,農田基礎設施沒人搞,各家各戶也搞不起來,所以我們希望有幾個像張水明這樣的種田大戶,把基礎設施搞起來。但是光靠他們的力量也不行,畢竟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希望能得到政府和部門的扶持。”

三盼市場風險預警機制

  張水明的另一個新年願望是,生産資料、生活資料的價格漲幅不要太大。“市場風險像自然災害一樣可怕,要是生産資料價格漲得太很,黨給我們的惠農好政策甚至會被抵消掉。”他説,2007年最大的市場風險是人工費上漲。
  記者走訪湖北災區時發現,各地都面臨着請不到工、工錢上漲、農村生産資料上漲等方面的市場風險。另一方面,種養大戶在市場變化面前仍然感到束手無策。
  農曆臘月二十九,在浠水縣清泉鎮楊樹溝村,養雞戶蔡覺明正在清除養雞場前一條馬路上的積雪。他説:“往年我是做豬屠宰的,2007年上半年豬藍耳病發後,無論是養豬戶還是屠宰戶都虧損厲害。”下半年開始,蔡覺明改養了4000隻蛋雞,目前每天已經開始産蛋2000多只了。“但是我也很擔心,現在養雞的太多了,光浠水縣就有百萬隻,過完年後雞蛋的價格不知道會怎麼走,要是蛋價下跌,我們就又要虧損了。”一些種養雞大戶還算了一筆賬,往年把一隻小雞養成蛋雞需要成本18元至20元,而今年由於飼料價格上漲,成本增長到30元,蛋品銷售價格基本上沒有變化,因此蛋雞養殖利潤大幅下滑。
  種養大戶們希望,在市場風險的預警和預防方面,政府部門應該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幫助他們擺脫“望天收”、“望市場收”的被動局面。

相關報道

歐洲多國災後應急重建之道

  在應急救災和災後重建方面,英國、德國、加拿大等國都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機制,並不斷從具體事件汲取經驗教訓,很值得我國借鑒。

英國:地方政府是危機處理的主角

  在英國,災難發生後,能就近迅速作出反應的地方政府是危機處理的主角。在重災超過當地政府承受能力的情況下,鄰近地區會施以援手。
  恢復災區工農業生産和經濟是一項長期任務。在英格蘭,災難發生後,地方評估辦公室會對災區工農業單位進行損失程度評估和負債能力調整,根據實際情況提供資助,並採取減免稅收等措施,以便受災單位盡快恢復正常運營。各地方政府部門還須向受災單位提供恢復生産的建議和支持,包括連續運營規劃及融資建議等。在災後恢復階段,地方政府在清理工作、基礎設施維修和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的花費部分通過保險公司和地方融資機構支付,部分從中央政府獲得。
(記者:陳文仙)

德國:亡羊補牢 着力治本

  德國同樣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以水災為最。德國在災後重建中提出,必須認識到災難發生的根本原因,要治標,但更要治本,採取多項有效措施。
  恢復河流原始狀態,禁止在洪水高發區開發。同時在重建中要擴大溢洪區,為洪水留出空間。實際上在1993年科隆水災之後,科隆市政府就制定了為水留出空間、堤壩後移的方案,同時設立了9個溢洪區,可以容納9000萬立方米的洪水。這點也在其他國家推行開來。
  加大土地蓄水能力,防止地面硬化。將水泥硬化過的地面揭掉硬化層,盡量讓土地接納雨水,減少通過下水道把雨水排放入河流的做法,從而避免洪水的危害。比如北威州政府採取獎勵措施,誰如果把蓋上了“水泥蓋”的土地重新揭開,就給以重金獎勵。迄今為止,許多人響應號召,這筆獎金已經發出去3000萬歐元。
  不準在曾經發過洪水的地區進行建築。1997年奧德河洪水之後,被衝垮的房屋竟在原地重新建了起來,專家們指出“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2002年之後德國仿傚瑞士、美國等國的做法,要求洪水衝垮的房屋不許在原地重建。
(記者:郇公弟)

加拿大:按標準作業 分輕重緩急

  加拿大冬天漫長而多雪,各省、市政府都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了一套較為高效和系統的雪災應對之道。
  各地清雪不僅有輕重緩急之分,對完成作業時間也有嚴格規定。最優先清的道路是高速路和城市主幹道,其次是高速路輔路、公交路線和有坡路段,再就是其他街道等。高速路和主幹道的積雪,一般要求在雪停後2至4小時完成,高速路輔路和公交路線雪停後4至6小時,其他道路要相應晚一些,但最遲不能超過雪停後24小時。從12月到次年3月間,都有專門人員緊密跟蹤天氣預報,並在所轄範圍24小時巡邏,實時監控路況,一遇緊急情況,則啟動相應方案。
(記者:趙青)

[專家建議]當務之急是預警與防範

  反思2008年這場突如其來的冰雪災害,湖北省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所長鄒進泰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加強突發性災害的預警和防範體系建設,是確保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和農産品穩定供給的當務之急。[詳情]

  相關稿件
農業災後恢復生産力爭做到“三確保” 2008-02-21
工行為抗災救災及災後重建提供169.4億元貸款 2008-02-21
關於搶險抗災工作及災後重建安排的報告 2008-02-20
農業部:研究部署農業災後重建工作 2008-02-19
民政部已經向重災區派出災後重建工作組 2008-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