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廣德:招商拒"污"催生綠色經濟
    2008-01-04    本報記者:宋斌 王聖志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地處安徽省東南部的廣德縣,最近被評為“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縣市”。這個在招商引資方面築起了高高“綠色門檻”的小縣,為何反而受到投資者的青睞?一位客商道出了其中的奧秘:“廣德強烈的生態文明觀念,是保障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也正是始終堅持發展綠色經濟,幾年前曾是安徽省十大窮縣之一的廣德縣,近年來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2004年以來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縣域經濟運行考評綜合和動態“雙十強”,2006年躋身於全國“中部百強縣”。

“四個不引”樹起招商引資“高門檻”

  2003年10月,福建的一位客商千里迢迢來到廣德,準備投資2000萬元在廣德建一個廢舊鋼材加工企業。出其意外的是,竟被婉言謝絕了,原因是這個縣明確提出,對耗能高、污染重的項目決不引進。
  就在一些地方為加強招商引資紛紛降低“門檻”時,廣德縣2003年卻提出“綠色門檻”概念,嚴把項目准入關,實行理性化招商,堅持做到“四個不引”:即國家明令禁止的項目不引進,嚴重污染環境、破壞資源的項目不引進,淘汰設備、落後工藝的項目不引進,影響公共安全、損害群眾利益的項目不引進。
  “經濟要發展,招商引資要加強,但生態環境絕不容破壞,這是我們發展經濟的重要理念。”廣德縣縣長邵建華説。
  廣德縣之所以作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他們已經深刻認識到污染企業的危害之重。2003年,廣德縣楊灘鄉的眾多小造紙廠,把用來浸泡造紙原料的石灰水直接排入河流,造成魚蝦大量死亡,下游的200多畝農田遭污染,水稻大幅度減産。當時的招商辦負責人回憶:“2002年,我們求發展心切,短短幾個月就引進小輪窯20多座、小琉璃瓦廠10多座,還有多家小造紙廠和一批産業層次低、能耗高、安全條件差、有污染的‘五小’企業。我們為此付出的代價也很沉重。”
  “四個不引”&&後,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廣德縣已經拒絕了160多個高污染、高能耗項目,叫停了19家不符合環保規定的企業和項目。與此同時,廣德縣大力整治污染企業。僅2003年,就依法取締54家小造紙廠;依法關閉化工企業29家,蓄電池10家;依法取締20余家“老竹漿”作坊和18家廢舊輪胎煉油廠。同時&&了鼓勵高危行業企業轉産退出實施意見,引導高危險、高污染、高能耗企業逐步轉産退出。
  縣委常委、副縣長李斌介紹説:“2003年以來,廣德縣依法整治關閉、轉産小煤礦、小水泥、小化工、小輪窯、小礦山、小造紙企業260多家。經濟發展逐步從數量型增長轉變為質量型增長,全縣企業環評率更是達到了100%。”

從“污染窮縣”到“生態強縣”

  縣委書記鄒河説:“開展節能減排和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從區域競爭、率先崛起的角度來説,是增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的重要舉措。”
  為了給經濟發展騰出更多的空間,廣德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節能減排和環境綜合整治。從2007年起,廣德將節能減排作為“一號工程”,提出“十一五”期間,全縣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年均下降15%的目標,實行縣領導包聯制,定期公布環境整改進度,對生産工藝落後、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逐步依法淘汰或關閉。並將年度減排任務列入目標考核責任書。
  2007年,通過對照標準,全面摸排,46家小蓄電池、小化工等企業被列入關閉對象,目前正在依法實施關閉工作。
  廣德縣採取總量控制和削減目標任務的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出傳統産業新型化,新興産業規模化,産業結構合理化。嚴格項目准入標準,嚴禁化工類項目進入。大力引進機械製造業、旅游、農副産品加工等綠色新興産業,這些産業的比重佔該縣規模工業增加值的50%以上。
  這一戰略調整,給廣德帶來的是意想不到的收穫。2007年5月,先前被拒的福建客商再次來廣德考察,尋找符合廣德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目前已投資2700多萬元,在廣德建廠興業。這位精明的商人感慨,廣德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優惠的投資政策,必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地客商。
  僅2007年1至10月,該縣為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引進一批有科技含量的大項目、好項目,實際到位內資27.8億元,外資195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3%和104%。招商引資企業對地方財政增長的貢獻率,由上年同期的60%上升到目前的80%以上。
  2007年,該縣GDP預計可達62億元,財政收入6.5億元,成功實現了從“污染窮縣”到“生態強縣”的轉變。

“在廣德縣擔任環保局局長十分幸運”

  廣德縣在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的同時,還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把旅游和竹業經濟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産業。這個縣聘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編制了《廣德生態縣建設規劃》;聘請安徽城鄉規劃設計院編制了《廣德縣旅游規劃》,將全縣劃分為五大經濟發展區塊,把旅游和竹業經濟作為南部山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産業,堅決保護好良好的原生態山水資源,做到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如今,綠意醉人的竹海和太極洞等旅游景點已逐漸成長為蘇、浙、滬的“後花園”。
  為了強化環保,這個縣財政每年列出專項預算,用於環保設備設施建設,監測硬體設施的配備。這個縣強化環保監察隊伍建設,在縣經濟開發區設立環保分局,鄉鎮設立環保派出機構和環保聯絡員,健全環保網絡體系,這個體系建設在安徽省屬於創舉。
  縣環保局局長張琪説:“在廣德縣擔任環保局局長十分幸運。有的地方為了招商引資,不惜污染環境,環保工作往往處於尷尬的地位。但在廣德縣幹部的心目中,生態環境是第一位的。我們對污染企業處罰不僅沒有領導出面講情,有時縣領導還陪着我們夜裏對企業排污情況進行突擊檢查。”
  走生態文明發展之路招商引資,已成為廣德縣發展的主旋律。如今,優美的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已經成為廣德縣吸引外來客商的一張“王牌”,這也為該縣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夯實了基礎。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