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11-12 本報記者:馮麗 王志倫 李興文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鎢市場定價話語權已開始由國外轉向國內,出口産品的價格跟着國內産品的價格走。”中國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孔昭慶日前在“中國鎢業百年慶典”新聞發布會上説,這一變化標誌着中國對全球鎢市場定價開始發揮主導作用,國內鎢市在國際鎢品價格逐步奪得定價話語權。 鎢是重要的戰略礦産資源,被稱為“工業牙齒”,廣泛應用於國防工業、航空航天業、信息産業及製造業。資料顯示,2005年底我國鎢資源儲量佔世界儲量的49%,居世界第一位。 但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大礦大開,小礦放開”、“全民、集體、個人一起上”的思想影響下,全國各地鎢礦亂採濫挖現象嚴重, 惡性競爭加劇,導致大量産品附加值低的初級産品出口,資源優勢並沒有在經濟效益上得以體現。 我國鎢品市場價格一直處於被動地位,鎢品價格也經常大幅動蕩。 “鎢礦是不可再生的緊缺戰略資源,如果任由這種勢頭蔓延,我國現有鎢基礎儲量的靜態保證開採年限僅有20餘年,全國鎢資源優勢將迅速變為劣勢。”中國鎢業協會會長周菊秋曾多次發出警告。 為保護鎢礦資源,一系列調控鎢業的政策隨之密集&&: 在總量控制方面,國土資源部在全國部署嚴厲打擊礦産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開展鎢礦重點礦區專項整治工作,關閉了一批嚴重浪費資源、破壞環境、污染嚴重和不具備安全生産條件的礦山。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資源綜合利用目錄,全國鎢礦生産總量控制指標的分配向綜合利用的礦山企業傾斜。 在調控鎢品出口方面,2005年5月,國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將鎢及其製品的出口退稅率從13%下調至8%;8月,國家有關部門又取消鎢精礦加工貿易;2006年11月11日起,國家將鎢品出口退稅全部調整為零。 更為嚴厲的是,從今年1月1日起,國家開始對部分初級鎢産品徵收出口關稅;6月1日起,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鎢金屬原礦的産品實施15%的出口暫定關稅。 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對鎢礦亂採濫挖的打擊力度。“世界鎢都”贛州近年取締非法採礦點100多處。經過整治,2006年贛州規模以上鎢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10.3億元,利稅16.2億元,比2000年分別增長了14.5倍和36.7倍。 “從近幾年的國內鎢市場情況看,非理性化供應導致的市場不穩定大為減少,投機貿易的空間縮小,鎢企業的經濟實力和競爭力得到提高,鎢市場已從低迷、跌宕,進入穩定發展期。”孔昭慶説。來自中國鎢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八個月,由於全國鎢礦山實施價格協調自律,國內鎢價基本穩定。 孔昭慶&&,國家對鎢礦開採進行全面清理,控制開採總量和生産總量,加強鎢品出口管理,對穩定市場起到了明顯作用。目前鎢精礦10萬元/噸以上的價格已被上下游企業和市場所接受和認可,市場定價的話語權已由下游轉向上游,由國外轉向國內,下游産品的價格跟隨上游産品,出口産品價格跟隨國內産品。 數據顯示,2006年以來,全國鎢精礦平均售價首超10萬元,中國鎢價的平穩上升推動國際鎢市場價格的上揚,如今出口一噸鎢品收益相當於2002年、2003年的四倍。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