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來由:近來,國家加大了土地執法力度,一是百日行動重點查處“以租代徵”;一是五部委聯手清理閒置土地。其中,處置閒置土地是各地較為撓頭的事,因為會牽扯方方面面的利益關係,很難一下扯得清。但廣東省東莞市自2006年以來,敢較真、敢碰硬,僅用一年多時間即徵收土地閒置費2.8億元,盤活消化閒置土地4.3萬畝,完成總處置任務的92.3%,有效地整頓了土地市場秩序,盤活了存量建設用地資源。 在處置閒置土地的過程中,是什麼支撐了東莞市雷厲風行的底氣?他們又是如何操作的?記者為此專訪了東莞市國土資源局新聞發言人、紀檢組長劉傑。他們的做法可能對各地的土地執法行動有借鑒作用。
“棒打老虎”推動了處置閒置地工作
記者:我們聽説東莞市處置閒置地工作動作很大,處罰了很多企業,是嗎?
劉傑:處置閒置土地要觸動方方面面的利益,很多單位和部門都産生了畏難情緒。為打破僵局,我們注重採取典型引路的策略,重點突破。比如,在去年6月,東莞市對常平鎮某房地産公司一塊25畝的閒置土地,徵收了土地閒置費140萬元,打響全市處置閒置地的第一炮。 8月,香港時富集團因旗下時富花園後期規劃用地約206畝,閒置13年未開發而收到罰單。經過協商,該集團最終一次性繳付了閒置費827萬元,並遞交了限期開發保證書。此舉粉碎了觀望者的幻想,東莞各城區相繼出現開發商主動上繳土地閒置費的情況。 11月底,香港和黃集團旗下一房地産公司,因5宗涉及面積高達1938畝的閒置土地近十年未開發,收到近8000萬元的罰單,成為廣東歷年來最大的一筆土地閒置費罰款。
記者:處置閒置土地也好,徵收罰款也好,是要得罪人的,是什麼給你們這麼足的底氣?
劉傑:根本原因是東莞市用地情況刻不容緩。據衛星影像資料顯示,2006年東莞市應處置閒置土地4.7萬畝。這些土地閒置兩年以上的約佔90%,閒置5年以上的約佔80%,而當年同時,東莞市還有96宗首期投資超500萬美元的大型項目在“等地”上馬。 同時,國務院也一再三令五申要守住18億畝的耕地紅線。對於東莞這樣的工業城市而言,用地需求不斷增長,但土地資源卻在顯著減少,要守住耕地紅線,必須重點處置閒置土地,盤活存量土地,我們無法後退的。
政府部門聯動協作形成“卡脖子”的局面
記者:據我所知,此前不少地方國土部門都在處置閒置土地,但效果卻不盡良好,原因是僅僅國土一個部門很難處理複雜的工作局面。不知道東莞是不是也遇到類似情況。
劉傑:我們充分考慮到處置閒置土地工作的複雜性和重要性,因此東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其列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戰略。市政府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制定了處置方案,召開了全市性的動員大會。同時,定期召集國土、規劃、財政等職能部門舉行例會,進行協調磋商,建立多部門聯動協作的工作機制。 我們強調:對不按規定接受處置的閒置地塊,市國土部門不受理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登記等手續,發改部門不予立項,城建規劃部門不予報建,金融部門不得將其作為抵押物提供銀行貸款,形成各部門合力“卡脖子”的局面。
記者:據我們了解,東莞的閒置土地主要是在各街鎮,這些基層政府擁有較大的自主權,你們是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劉傑:閒置土地的處置涉及各方面利益,沒有基層政府的積極參與是無法完成既定目標的。因此東莞市要求各鎮街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工作小組,承擔處置工作的主體責任。將閒置土地處置情況納入鎮街領導班子年終量化考核體系,對於未完成任務的鎮街,將暫停土地審批。 同時,東莞還實行優惠政策增強動力,一是由市財政給每個鎮(街)提供5000萬元的借款用於收購閒置土地,增加政府土地儲備。二是實行閒置費市、鎮分成並即時返還,推動各鎮(街)加大土地閒置費徵收力度。
“一地一策”搞好分類處置
記者:一般説來,閒置土地的形成原因都很複雜,有歷史的,有現實的,你們如何做到不搞“一刀切”?
劉傑:你説得是對的,我們搞“一刀切”社會也不會同意。因此,我們提出“以用為先、依法進行、分類處置、集約利用”的原則,紮實推進處置工作。首先是採取“圖斑、批文、實地”三結合的方式,查清閒置土地的面積、時間及用途,建立“一地一冊”的工作&賬。在此基礎上,核發《閒置土地告知書》、《徵收土地閒置費通知書》,按照市政府《加快處置閒置土地工作方案》的要求,督促落實後續處理措施。 其次是按照“一地一策”原則,根據閒置土地的不同類型,東莞市採取六種方式處置閒置地。分別是:計徵土地閒置費,限期開發,地塊置換,退地還耕,協議收購或託管,強制無償收回。在此過程中,東莞市還注意將處置閒置土地與各鎮區的招商引資、城市規劃等長期發展目標相結合,以取得多贏的效果。
記者:處置工作做細了,效果是否能很快顯露出來。
劉傑:我們的統計是,自去年4月部署閒置土地處置工作以來,東莞市共處置閒置土地1238宗,面積4.3萬畝。其中,限期開發836宗,面積2.6萬畝;地塊置換32宗,面積1860畝;退地還耕275宗,面積6638畝;協議收購或託管92宗,面積8126畝;強制無償收回3宗,面積376畝。累計徵收土地閒置費2.8億元。可以説,初步完成了閒置土地的處置工作。
 |
 |
|
東莞一年將92%的閒置土地利用起來,使更多置業者能買到合適的房子。 | 鞏固成果構建長效機制
記者:政府通過處置閒置土地還帶動了哪些工作?
劉傑:除了這些硬指標,事實上,處置閒置土地還讓東莞贏得了更多的發展空間。隨着閒置土地處置力度的不斷加大,政府對土地的調控能力明顯增強,越來越多的閒置土地被重新開發利用。如麻涌鎮新引進了總投資40億元的南玻集團建設項目,其建設用地的73%是來自原來的閒置土地。 處置閒置地的工作也有力地打擊囤積炒賣土地的行為。近期房地産市場紅火,一些人又開始搞“擊鼓傳花”的游戲,企圖囤積炒賣土地借機生財。但面對高昂的土地閒置費和政府的鐵腕收地,炒地牟利者幾乎無利可圖,開始主動轉讓手中的閒置土地。2006年東莞土地市場轉讓土地總量同比增加47%。 閒置土地被有效盤活利用後,有效滿足了部分建設用地的需求,大大減少了新徵用土地的數量,東莞市因土地問題而産生的信訪案件也明顯減少,比去年同期下降56.3%。農村幹群關係得到改善,促進了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維護了東莞安定團結的社會局面。
記者:處置閒置土地容易“死灰復燃”,你們有沒有想過建立長效機制,通過制度來防範閒置土地産生?
劉傑:我們在這方面也動過腦筋。第一,我們開始實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統籌安排。自2006年起,省下達的新增建設用地年度計劃指標不再分解到各鎮街,由市統籌掌握,專門用於首期投資額在5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用地。對首期投資額在500萬美元以下的項目用地,由各鎮街立足於盤活消化存量土地解決。 第二,建立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跟蹤管理制度,加強對土地出讓合同的監督檢查。對超過合同約定動工開發日期一年未動工開發的,依法收取土地閒置費,超過兩年仍未動工開發的,依法加以處置。 第三,加強了動態執法監察。在鞏固市、鎮(街)、村三級監察員日常巡檢制度的基礎上,堅持節假日突擊巡查,運用衛星影像技術資料輔助開展執法檢查,對全市土地利用情況實行動態監控,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立體執法監察體系。
背景鏈結 五部委聯手清理閒置土地
前不久,監察部等五部委於聯合發出《關於開展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情況專項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集中半年時間,在全國開展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情況專項清理工作。 “通知”專門強調了要對宗地轉讓後使用情況進行檢查,換言之,就是要對開發商捂地囤地行為進行督察。 8月份以來,先後有湖南、浙江等地省級土地部門開始了對本轄區內土地閒置情況進行檢查。此次“通知”的下發更是將清理閒置土地風暴引向全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治理捂地囤地行為。 此前,監察部即和國土資源部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開展查處土地違法違規案件專項行動的通知》,對2006年10月以來開展專項行動的情況進行復查,以及目前審計署正在做的全國土地出讓金審計工作和監察部國土部聯合開展的全國查處土地違法違規案件專項行動工作,土地清查工作已有三項較大動作,形成“三箭齊發”的局面。 從審計部門的前期檢查結果來看,土地違法違規問題五花八門,既有直接不落實“招拍挂”制度,私下協議轉讓的情況,又有地方政府與土地使用單位互相勾結,低價出讓土地或虛報土地開發整理資金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