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農産品當奢侈品來賣
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系列評論之六
    2010-03-10    英暉    來源:經濟參考報

    正因為今年是中國經濟最為複雜的一年,所以雖然兩會漸近尾聲,但會場內外仍然熱點頻出。排列這些熱點話題可以看出,往年人們熱議的農業生産問題,今年讓位於房價、教育、醫療、低碳等話題。無疑,熱點的轉換意味着中國這個龐大的經濟體在轉型和提升過程中不斷遇到新挑戰和新困惑。
  雖然如此,由於“三農問題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中國經濟轉型這個大系統中,農業的轉型仍然是最重要最基礎的子系統。
  中國農業往哪轉?雖然在具體路徑選擇上目前仍然是見仁見智,但是總的目標是確定的: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目前這種轉變正在進行,一些地區處在加速階段。
  按照官方觀點,目前農業轉型中遇到的挑戰和困惑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問題、農民持續增收問題、農民工就業問題、農産品質量安全問題、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問題、農業科技進步問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問題和強化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問題,等等。其中,確保農民持續增收是最主要的問題。
  農業轉型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農民收入,其中,關鍵在於提高“以農為生”農民的收入。當前農民持續增收遇到挑戰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國農業主要靠天吃飯,農産品附加值很低,種地的農民很難提高收入。
  有人説提高農民收入的途徑很簡單,增産、提價、降成本。可惜,這是錯誤的。糧食産量和農民收入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但是兩者並非正相關的關係,就是説,並不是糧食越多農民收入越多。由於供需關係的作用,糧食太少,農民收入下降;糧食多了,由於賣出難,價格下降,農民收入也一樣上不去。同時,由於目前農戶是市場弱勢方,是價格被動接受者,增産、提價和降成本都面臨一定約束。
  出路在哪?在於産業化,別無他途。應該從現代産業競爭的角度來理解現代農業,不光是賣糧食,還要賣品牌、賣標準、賣服務、賣物流、賣綠色、賣旅游。要把農産品當成工業品來賣,甚至當成奢侈品來賣。現代農業不光是農業生産的現代化,更重要的是生産前和生産後的現代化,是農業産業鏈和産業支撐體系的現代化。我國大豆慘敗進口大豆便是極好的教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農業不走現代産業的路子,向農業現代化的轉型就不可能實現。
  雖然我國農業産業化進程已經開始,一些地區專業化分工、社會化協作加快推進,一些地區的農産品已形成品牌,對農業生産方式、農民生活方式的轉變,正在産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但是,這些變化仍然局限在少數地區,我國廣大農村總體仍然處在傳統農業生産的狀態下,農業在國際競爭中仍然處於弱勢,隨着國際經濟&&日益緊密,跨國公司布局全球的步伐加快,再加上國際資本市場對農業的影響日深,給我國農業留出的時間並不多。
  我們必須研究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趨勢,立足國情,揚長避短,破除阻礙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體制和政策障礙,協調好農業産業化和新農村、城鎮化建設的關係,用現代産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市場理念引領農業、用科技改造農業,從而使我國農業盡快走上現代農業的道路。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後發外生型的現代農業的追趕者,我們的步伐要加快。

  相關稿件
農産品周期底部初顯存價值挖掘機會 2010-03-05
山東農産品出口回升向好 2010-03-03
食用農産品價格小幅回落 生産資料價格連漲兩周 2010-03-03
農産品收購價提高釋放重要信號 2010-02-22
農産品峰迴路轉言之尚早 20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