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端午節後的首個交易日,A股市場不出預料的出現了反彈走勢,滬深兩市主板指數以及創業板指數均出現了超過2%的漲幅,兩市成交量則處於1.3萬億元的水平。隨着周三又一批打新資金的解凍,不少投資者預計股指將繼續反彈,那麼行情是否又會沿着投資者預期的方向演繹呢?
從股指全天的走勢來看,早盤開盤時的微跌頗為出乎預料。因為並未出現預期中的大幅低開並順勢殺跌,也沒有出現買盤洶湧的大幅高開,接近平盤的開盤顯示多空雙方都在等待市場對於端午假期期間投資者對行情走勢理解的自然發酵結果。
隨後股指的上漲和回落都只能説是多空雙方試探性的進攻動作,兩市的成交量也從第一個半小時的天量快速回落,第二個半小時甚至不及第一個半小時的一半。
在多方明顯沒有領漲板塊的背景下,空方終於開始發力,伴隨股指的翻綠,兩市股指的跌勢越來越快,甚至在不到一小時之內上證指數跌幅就超過了200點之多。很多個股都在恐慌盤的帶動下被瞬間打至跌停板。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投資者都選擇了恐慌性的拋售,這也使得早盤最後半小時的成交量快速攀升。
不過也就是在這樣的恐慌之中,抄底大軍開始大舉入場,滬指在早盤最後10分鐘之內回升百點就是最好的證明。午後股指整體更是維持了震蕩攀升的態勢,最後滬深兩市股指雙雙以超過2%的漲幅報收,上證指數在盤中跌破60天均線支撐的情況下收盤再度站上60天均線,也使得投資者對於後市反彈仍報以一定的希望。
但是在筆者看來,周三即便有新的一批打新資金解凍的利好因素,股指能夠繼續大幅反彈的可能性也非常低,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成交量。兩市周二合計成交僅為不到1.3萬億元,滬市6936億元,深市6047億元,以這樣的量級要想解放上檔天量成交量區的套牢盤無異於天方夜譚。
周二股指反彈的主要原因其實只是在短線連續大跌之後的技術性修正需求,在短期多方沒有新的能帶動市場人氣的領漲板塊出現之前,每一次反彈只是給投資者提供一次逢高減倉的機會罷了。而周二反彈的形態和後續可能的走勢,投資者只要參考一下6月17日的走勢就不難發現兩者是如此的類似,而結果,或許也很難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