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每個人都能夠是電影人
2015-06-16    作者:孫行之    來源:一財網
分享到:
【字號

    過去一年,互聯網對電影行業的深刻改變正在發生。“以BAT為首的這幾家互聯網巨頭開始電影産業整合性的布局。這個布局,實際上是革命性的。”在博納影業集團總裁於冬看來:去年是電影産業深刻變革的元年。
    6月14日,在上海電影節首場論壇上,包括於冬在內的電影行業大佬圍繞着“互聯網+産業升級”進行了討論。出席的嘉賓還有阿里數字娛樂事業群總裁劉春寧、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游族網絡董事長林奇以及北京儒意欣欣影業執行董事柯利明。
與光線傳媒已經接受阿里巴巴注資不同的,於冬在互聯網大潮中依然保持觀望的態度。他聲稱,博納依然深耕於已有的電影製作、宣發、營銷以及院線等領域,“還沒有準備好(在互聯網領域)站隊”。
    不論電影大佬是否積極觸網,變化依然實實在在地發生在電影行業的每一個環節:最近半年視頻網站的電影版權價格提高了3倍;阿里巴巴推出娛樂寶,打造了一個C2B(消費者到企業)的平台,以資本眾籌的力量來支撐電影製作;光線傳媒和博納影業也都關注到了網絡劇這一領域;而如果不是依靠網絡上的粉絲互動,《致青春》與《老男孩》這樣的電影也許便不會出現。

    互聯網思維下,不變的是“內容為王”

    互聯網資本對電影行業的整合改變着産業鏈的結構和工作方式。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影公司有何可為?互聯網的粉絲經濟、平等與包容真的為電影行業帶來了正能量嗎?或許,並不儘然。“電影自身的脆弱、産業的脆弱在面對資本的強大衝擊時,可能會讓行業轉變方向。”在於東看來,因為粉絲效應去拍攝粉絲電影或是小視頻,造成的結果之一便是中國電影的工業水平下降或停滯。
    因此,在互聯網思維深度嵌入行業運作方式的當下,在場的嘉賓依然有着這樣的共識:電影産業依舊是內容為王。作為互聯網平台搭建者娛樂寶的負責人,劉春寧提出了自己的希望——與一切優秀電影製作方合作。另一方面,於冬也認為,創意依舊是電影公司賴以生存的力量。“內容創作這一環互聯網做不了,IP(改編自某一具有知識産權的素材)不是劇本,IP要轉化為劇本,需要的便是創意人才。”
    因而,作為傳統的影視集團,於冬依舊對“內容”有着一份執着。在他看來,電影公司無需搭建平台,只要在內容上做到無可替代,自然會成為BAT打造的産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另一方面,不論是王長田還是於冬,都在慢慢融入互聯網。據王長田透露:今年7月到8月,光線傳媒醞釀已久的視頻網站即將上線。另一方面,於冬也投資了《鬼吹燈》系列網絡連續劇,並在這一領域有長期規劃。

    資本眾籌之外,還有“創意眾籌”

    娛樂寶是一個具有首創性的電影融資平台,已經為20部電影籌資5.6億元。而柯利明投資的《致青春》和《老男孩》則展現了一個“創意眾籌”的過程。基於這樣的經驗,柯利明提出:“將來,每個人都可以是電影人。”
    柯利明原本是一個金融從業者,因為業餘喜愛電影,常關注電影的拍攝流程,思考電影行業的運作模式。他認為,互聯網為很多電影行業之外的人提供了參與電影製作的機會。在柯利明製作的電影中,大部分故事、工作人員、流程都通過互聯網聚合。
    以電影《致青春》為例,故事來源於辛夷塢的同名小説。剛開始,柯利明看到了很多網上關於它的評論,便關注到這部小説。之後,他自己也寫了一些評論發到網上,收到了一些人的讚同,也有反對意見。“互聯網給出了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訴求,可以讓人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一個問題。對於我來説,就是在更大範圍內滿足這些,分析網民的喜好。”在這樣的互動中,一些新生力量冒出頭來,新鮮的想法也開始慢慢萌發。
    與柯利明相似的,林奇也是互聯網行業出身,並轉入電影行業的從業者。在他看來,人才結構是電影行業升級必然要面臨的問題,“中國缺的不是人才,缺的是一個完整的産業環境。當土壤不夠肥沃的時候,是長不出參天大樹的。”他認為,中國電影現階段的發展類似於當年的游戲産業,有了互聯網,市場也將會有很大程度的擴容。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互聯網將成電影産業升級的推進器
王老吉投資3000萬玩電影植入
解構好萊塢電影工業
3D電影昏暗影迷遭吐槽 放映亮度暗藏玄機
迪士尼推電影主題展為樂園開業造勢
 
頻道精選:
【思想】“降費提速”改革不該再扭扭捏捏 2013-06-14
【讀書】每個人都是被束縛的精靈 2015-03-25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受網店衝擊 傳統百貨業現“閉店潮” 2015-06-16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