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中信信託扯皮兌付方案
古冶項目疑現通道業務
2015-06-08    作者:周雅玨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中信古冶集團鑄造産業鏈信託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1號、2號項目(以下簡稱中信古冶信託)逾期3月有餘,未兌付投資人本金及利息。此前《每日經濟新聞》曾以《涉礦信託再曝兌付風險 中信“踩雷”5億古冶項目》為題對此進行了獨家報道。
  近日,中信信託提出第六套解決方案,建議中信信託與工行雙方按照50:50比例共同出資收購投資人信託受益權,以緩釋信託計劃流動性風險。
  截至記者發稿,中信信託在這一解決方案上並未與工行達成一致意見。

  四方協商座談會流産

  6月5日,原定由工商銀行山西分行、中信信託、融資方以及投資者代表四方舉行座談會,協商中信古冶信託項目處置方案,然而會議最終流産。
  中信古冶信託1號、2號分別成立於2012年3月8日和2012年3月31日,資金用於向山西古冶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古冶集團)發放信託貸款。該項目兩期共募集資金5億元,信託計劃期限為2+1年。其中古冶1號募集資金2.3億元,專項用於“年産20萬噸高端精密鑄件項目”;古冶2號募集資金2.7億元,專項用於“鑄造産業鏈上游的黃草溝煤礦技改工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信託合同顯示,該項目“通道業務”色彩頗重。從各方收取費率來看,工行方面佔據“大頭”。其中,工行山西分行及工行山西交城支行收取代理收付費、其他代理費、保管費、監管費等四項費用加權平均約為3.5%/年,三年合計約5102萬元。而中信信託方面作為受託人,收取信託手續費率1.9%/年,3年合計2793萬元。
  中信信託業務總監馮為民稱,在該項目中,中信信託扮演的是銀信合作的通道角色。項目整體融資戰略和具體方案由山西工行為其戰略級客戶古冶集團專門籌劃、設計。
  不過,工行方面對這一説法並不認同。工行山西省分行相關負責人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在古冶1號、2號信託計劃中,中信信託是受託人,投資者是委託人,雙方簽訂信託資金合同構成相關法律關係。中信信託作為受託人,基於專業、審慎、盡責的原則,自主管理、運用和處分信託財産,並按照合同的約定分配信託財産收益。工行山西分行為該信託計劃的資金代收付銀行,只負責信託資金歸集和支付,不承擔本息償還、擔保和糾紛處理的責任。並指出古冶1號、2號信託計劃是由中信信託向工行山西分行推薦的,而非有些消息所説是工行向中信信託推薦的。

  解決方案一波三折

  今年3月23日,中信信託曾發布第四次臨時公告稱,受宏觀經濟持續下行、行業景氣度低迷等因素影響,鐵精粉、鐵礦石等産品價格下跌,古冶集團出現了資金周轉困難。截至2015年3月8日,古冶集團未如期歸還1號信託受益權剩餘貸款本息。為保障受益人合法權益,受託人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申請強制執行擔保物、債務重組等處置方式,1號信託受益權信託期限相應延長至信託財産處置變現為止。
  但截至目前,中信信託並未對古冶集團抵質押物進行及時處置。中信信託業務總監馮為民&&,“此前一直沒有啟動司法程序的原因是,考慮到如今企業還能夠正常運行,如若各方能合力使其渡過流動性危機,不但企業能夠保全,投資人的利益也能盡快得到保障。一旦訴諸司法,必然涉及資産保全查封等,使企業正常經營難以進行,可能會將原本還有一線生機的企業逼入絕境。”
  一方面信託公司直接處置抵質押物會給企業帶來致命打擊;另一方面通道業務色彩頗濃的項目,信託公司也不願獨擔全責。
  銀信合作業務自信託業高速發展以來實屬常見,此類通道業務因最終解決方案導致信託公司與銀行陷入僵局也非特例。此前,工行與中誠信託合作的“誠至金開”系列也曾陷入如此尷尬境地。至今,誠至金開2號仍懸而未決。
  據記者了解,從2014年9月收到古冶集團《延遲還款請求書》後,信託公司與工行協商解決方案,在近半年協商處置期間,中信信託前後共提出6套解決方案,但均無果。
  馮為民&&,“我們認為該項目質押足值,也已辦理完畢強制執行公證等,必要時只能啟動司法程序,但處置時間周期難以預期,其中受影響最大的還是投資人。”
  據了解,考慮到古冶集團仍在正常經營中,企業暫時遇到現金流緊張的問題,中信信託已爭取到融資方部分還款來源,自2015年6月起,古冶集團承諾願將創新礦業每個月實現的所有鐵精粉銷售收入的20%劃轉至監管賬戶,專項用於歸還信託計劃項下貸款本息。

  關鍵詞

  “通道類”業務指的是信託公司沒有主動、系統地進行項目開發、産品設計、交易結構安排和風險控制措施,不直接、親自參與信託資産管理的業務,這類業務僅僅是將外部資産通過信託合同的形式在信託公司履行一個文件性流程,業務回報率極低。通道類業務對於信託公司來説雖然回報率很低,但可以幫助信託公司做大資産規模。通道業務的主要形態曾經是銀信合作,因為銀監會的叫停,銀行轉而與證券公司開展銀證合作。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央行:信託貸款信息全面納入金融信用信息數據庫
央行:信託貸款信息全面納入金融信用信息數據庫
警惕9月信託貸款增加的金融風險
銀監會否認放鬆房地産信託貸款
銀監會否認"已放鬆房地産信託貸款"
 
頻道精選:
【思想】公積金信息僅有透明遠遠不夠 2013-06-14
【讀書】“簡化”助推,為政一道 2015-06-03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發微信上QQ 象牙走私用上新工具 2015-06-08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