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藏身樂山八年
故宮文物南遷
2015-05-14    作者:吳曉鈴    來源:四川日報
分享到:
【字號

    5月13日,樂山市中區安谷鎮泊灘村,故宮文物南遷史料館大門上,“功侔魯壁”四個燙金大字吸引着參加2015海峽兩岸記者“重走四川抗戰大後方”聯合採訪活動的記者的目光。這是抗戰勝利後,為旌表樂山各宗祠寺廟為護國寶作出的貢獻,原國民政府題頌“功侔魯壁”牌匾,以示褒獎。“沒想到,故宮文物當年是藏在這麼隱蔽的地方。”台灣中評社記者林谷隆感慨。
  1933年起,故宮博物院為免文物遭受戰爭破壞和掠奪,開始分南、中、北路向西南大後方艱難轉移。其中數量最多的9369箱文物,在1939年南遷樂山,存放在今安谷鎮的古佛寺和6座祠堂內。由當地76歲的王聯春老人自掏腰包修建的故宮文物南遷史料館,所在之處正是藏匿點中的一座祠堂。
  “文化長征烽煙萬里藏魯壁,民間護寶安谷八年樹豐碑”,館內懸挂的對聯彰顯着四川人民為抗戰所作的貢獻。王聯春指着一張泛黃票據向來自海峽兩岸的記者介紹,“當時故宮博物院的人選中了6座宗祠作為存放點,大家二話不説就把老祖先的牌位搬出來騰出廟堂,換回的是一張當年政府的借據。”而另一張民眾在河岸上搬運文物的老照片,也讓記者們十分觸動。王聯春説,運載文物的船從宜賓過來時在江邊擱淺,是樂山的民工把文物一箱箱從大船中搬到小船上,再扛到岸上。“當時,有一個連守護文物,但人手根本不夠,是我們樂山的袍哥和普通老百姓自動在文物存放點的最外圍巡邏,避免可疑人物靠近。”
  記者在史料館看到,當年藏在樂山的國寶中,既有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翠玉白菜,也有郎世寧的《八駿圖》等。王聯春説,由於古寺和祠堂周圍覆蓋了參天大樹,又遠離樂山城區,日機在1939年轟炸樂山時,半城盡毀,而在郊外的文物卻最終倖免於難。八年之後,文物準備重新啟程從重慶運往南京,清點時無一丟失和破損。“非常感動,因為這是一條艱辛漫長的路,四川人為護國寶作出了巨大貢獻。”《台灣導報》董事長特助陳子發在參觀完後建議,隨着兩岸交流日益頻繁,更多人將會看到凝聚兩岸共同記憶的文物,看到這些民族瑰寶。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為什麼故宮裏的寶貝永遠是筆糊塗賬
故宮推黃袍加身T恤衫等文創産品
故宮院長:平安故宮將於2020完成
故宮首發現禦窯瓷器集中埋藏坑
故宮瓷母孿生版1.51億人民幣成交
 
頻道精選:
【思想】化解地方債風險需加快財稅體制改革 2013-06-14
【讀書】並購外企:中國如何獨闢蹊徑 2015-05-13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新興産業加速布局 中部經濟“迴旋”中積蓄動能 2015-05-14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