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是一種情懷:並非單純圖利
2015-04-21    作者:徐卓航    來源:理財周刊
分享到:
【字號

    眨眼之間,2015年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不止,“微涼”與“調整”既是形容當下季節,也是藝術品市場近期的寫照。隨着數據上的“回調”和“趨於理性”,藝術品收藏領域也有了越來越多關於價值回歸的思考之聲。
  於是最近看到了這樣一個標題:藏品不一定很值錢,但一定要有情懷。雖説作為一名合格的投資者,我們應多多關注收藏品的保值、增值,不過要想同時當好一個收藏者,“骨子裏”的情懷確實是必不可少的。

  中國買家改變全球藝術?

  藝術市場上近幾年有一類報道屢見不鮮,且頗為“揚眉吐氣”:2008年的金融危機後,中國藝術市場的逆勢上漲讓低迷中的西方人集體傻眼。比如,法國藝術資訊公司Artprice在2011年給出一個驚人的數字:2010年中國拍賣行創下8.3億美元的銷售額。這幾年陸續而來的報告儘管數字各不相同,但告訴我們的結論卻是相同的——全球藝術市場的東移、中國成為全球藝術品市場重鎮。
  看看國際上的藝博會、拍賣場,新增的各類中文服務、銀聯卡支付……中國藝術品及中國買家似乎正成為國際市場的必備貨。億元時代正在告訴全球:中國人有錢。中國買家在全球拍場頻頻舉牌,世界通過他們來認識中國藝術市場。而與此同時,中國買家也特別鍾情於中國藝術品,特別是一些海外回流的文物。
  不過,讓我們擔憂的是,如果讓光有錢而沒有情懷的藝術佔領世界,營造一個人傻、錢多的收藏市場,似乎是不太妥當的。就算中國買家要去改變全球藝術,也應當是通過注入我們特有的情懷才對。

  有情懷是一種境界

  那麼具有自我特徵的人文情懷應當是如何的呢?看看古人的做法吧:在古代,收藏是一件賞心的樂事,收藏者是以欣賞、喜愛為先,對於藏品有着深厚的情感,是輕易不會出手,他們的收藏更像是一種文化消費,就像是看一場電影,追求的是一種精神享受。他們玩收藏的境界是獲得藏品獨自把玩,從中領略鑒賞的愉悅,坐擁奇珍,秘不示人享受自我陶醉,或是期待成為知識淵博的大鑒賞家,獲取眾星捧月的尊敬與榮耀。總之一句話,對於古代的收藏者來説,對藝術的把玩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情懷上,有情懷是一種境界。

  有情懷才有價值

  而如果要舉一些收藏品本身並不怎麼值錢(甚至壓根兒不值錢)的例子,其實比比皆是。比如説,過去有不少人收藏小人書、連環畫,對於這一在某個時期裏流行一時的文化産物,之所以在這幾年頗有些市場、小圈子,就是源於當時那一批人兒時的情懷。
  近一點,還有70後、80後玩過的變形金剛玩具,一度好幾千、上萬元一個的塑料(9810, 120.00, 1.24%)製品,體現的同樣是一份情懷。再往小了説,身邊遇到過收藏電影票、機票或者車票的朋友嗎?一疊疊夾在一起、整理好的各色紙張,記錄的僅僅是其個人的一段人生歷程,對其他任何人也許都毫無價值,但自我的情懷就在那裏。
  當然,有情懷的東西有很多都是不值錢的、只供自娛自樂的。但若説有什麼流傳悠久、藏家眾多的藝術品並無任何情懷在其中,那卻是令人難以相信的。在藝術品巨大的賺錢效應面前,95%的收藏者都把收藏當成了投資,殊不知這種變了味的收藏直接導致了藝術品價格背離價值的怪現象。可最終,價值總要回歸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中國(濰坊)首屆收藏博覽會開幕
北京市西城工商分局規範郵幣卡收藏品市場秩序
五招玩轉古銅鏡收藏
高回報高風險的收藏
紅色收藏 收藏激情燃燒的年代
 
頻道精選:
【思想】讓"有毒"果蔬不再威脅"舌尖安全" 2013-06-14
【讀書】如何保持持續的專注力? 2015-04-02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IMF何時擺脫份額改革“拖延症” 2015-04-24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