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市場哪兒來那麼多中國古董
2015-04-10    作者:記者 王朝文/布魯塞爾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3月中旬。媒體曝光在匈牙利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的“肉身坐佛”初步認定係我國福建被盜文物,這讓國人再次關注流失海外的中國古董。近年來人們在歐洲各大博物館和古董舊貨市場隨處都能看到不少中國珍寶。而十幾年前的情況並非如此,這主要是歸因于國人近年來在歐洲“收購”中國古董需求旺盛。值得注意的是,相當一部分中國古董來歷不明,要防止中國珍寶外流。恐怕主要還是要紮好自己家的“籬笆墻”。

  博覽會上的中國古董令人震驚

    這是3月3日在匈牙利自然科學博物館拍攝的專家研究僧人肉身寶像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弗爾季奧蒂洛攝)

  今年3月13日至22日,第28屆“歐洲古董與藝術博覽會”在荷蘭馬斯特裏赫特舉行,記者採訪時發現。本屆博覽會展出的中國古董數量超過往年,可以看到許多堪稱國寶級的古董。
  在展會上。荷蘭古董商家“范登文東方藝術公司”展出的戰國時期的镈引起廣泛關注。該公司展出的清代人物彩塑“達福夫人”也倍受關注。
  專業收藏中國瓷器的“喬治威爾士東方藝術公司”展出了中國清代系列“近衛花瓶”、畫有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的“渾天儀”圖章的青花瓷盤等一批珍品。
  此外,博覽會還展出了罕見的唐三彩鎮墓獸、素三彩藏品、粉彩西方人物瓷盤、玉器、陶器、象牙製品、鼻煙壺等。這些中國古董不僅品相好,而且成套。使人看後感到震驚。
  據組織者介紹,本屆博覽會有20多家專業經銷中國古董的商家參展,是歷年來最多的一次,展出的中國古董上萬件。
  據了解,3月下旬在紐約舉辦的古董博覽會更是一個展示中國古董珍品的大賣場。今年5月、10月和11月,國際古董界還將在香港和倫敦舉辦專門的亞洲古董藝術品博覽會。

  海外“淘寶熱”推漲中國古董行情

  近年來中國珍稀古董藝術品不僅頻現博覽會。在歐洲的大小拍賣會或古玩市場、舊貨市場上也都可以見到。記者曾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古玩一務街“沙步龍”採訪,僅此一條街上專業經營中國古董的商鋪就有20多家,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杜尚熱黎謝夫婦亞洲古董藝廊”和“拉米中國古董藝廊”。
  15年前,記者曾去過法國、比利時、瑞士等國的一些古董店或舊貨市場,那時很難看到品相好的中國古董,國寶級的古董則更鮮見。那麼為何如今歐洲市場冒出那麼多中國古董珍品呢?一些中國古董收藏家給出了他們的解釋。
  經濟發展了,腰包鼓起來了,不少中國人到海外購買中國古董興趣也濃起來了,旺盛的需求導致國際市場上中國古董價格飆升,因此不少西方國家的中國古董收藏家紛紛出售手中藏品。另外,歐洲的一些古董商看到有利可圖,也紛紛做起了中國古董生意。
  “拉米中國古董藝廊”的老闆喬治和他的兒子胡戈告訴記者,目前歐洲市場的中國古董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鴉片戰爭期間從中國搶來的,掠奪者主要來自法、英兩國。
  第二類是道光之後。中國很多太監、宦官從宮中偷竊古董變賣流出去的。這些古董被倒賣到上海、廣州,之後又輾轉澳門、香港,當時葡萄牙人是主要買主。喬治指著自家店中收藏的一個道光年間的青花瓷碗説,這是當時故宮的寶貝,被太監偷賣到了澳門一個葡萄牙藏家手中,他是從葡萄牙藏家那裏買到手的。
  第三類是當時中國的外銷産品。中國清代康雍乾時期瓷器外銷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遠遠超過了之前歷朝歷代。歐洲各國王室貴族均藏有精美的中國外銷瓷器,數量之大令人驚訝。

  許多中國古董自中國本土流失

  “杜尚熱黎謝夫婦亞洲古董藝廊”總裁黎謝説。他的家族經營中國古董已近100年,所收藏的每一件中國古董都是合法購買的。他的家族購買古董堅守兩個原則:一是從不買古墓中的物品;二是從不購買來路不明的私人收藏的古董。“拉米中國古董藝廊”老闆喬治説,他的祖輩從道光年間就在中國經營古董。目前他已是家族裏收藏中國古董的第四代。如今他們收藏的中國古董都是在歐洲而不是中國購得的。
  儘管如此,他們所言並不能令記者信服。記者所見的一些古董,其來歷令人質疑。如“歐洲古董與藝術博覽會”上展出的戰國時期的镈、唐三彩鎮墓獸以及一些素三彩珍品、陶器、瓷器等並非屬於外銷品,從商家的解釋看也不是當年西方列強的掠奪之物或是清朝時期的倒賣之物。
  目前,這些專業的中國古董經銷商實際上都與中國保持非常密切的&&。“喬治威爾士東方藝術公司”總經理威爾士先生説,他公司的瓷器貨源主要來自中國,銷售市場主要在歐洲和中東,當然也返銷一些到中國。現在中國瓷的銷售佔其公司年銷售總額的95%。
  為了加強與中國的溝通,它們專門成立中國古董研究出版部。聘請了全職的中國古董研究專家,與中國200多位古董收藏家有合作關係。“拉米中國古董藝廊”老闆喬治的兒子胡戈是中國古董藝術專家,他還常去中國與中國古董藝術品學者進行交流。記者在“拉米中國古董藝廊”二樓的私人珍寶館內的書架上看到,胡戈還收藏了數十本中國古董書籍。
  據一些業內專家透露,儘管我國政府對文物走私打擊力度很大,但目前在歐洲市場的中國古董珍品仍有一些是通過非正規途徑流失到海外的。在匈牙利展出的“肉身坐佛”號稱是荷蘭私人館藏,其來歷很值得懷疑。另外,歐洲古董市場上出現的中國古董假貨也越來越多,主要是大量仿製的明清外銷瓷。

  中國買家數量因反腐明顯減少

  據“歐洲古董與藝術博覽會”的人員介紹,前幾屆博覽會期間來參觀的中國人很多。其中,2012年一個由65位中國收藏家組成的團購組引起博覽會轟動。這些中國買家第一天就收購了價值近1000萬美元的藝術品。然而今年的博覽會中國參觀者數量比過去明顯減少,這讓他們非常失望。
  與中國有著密切&&的歐洲古董畫商百鶴高對此解釋説,“中國反腐對歐洲的古董和藝術品市場造成了很大影響,中國有錢人現在是把錢藏起來不願意讓別人發現”。他告訴記者,他在上海開設的歐洲畫廊生意已不如從前。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古董懷錶收藏有門道:外觀品相是重中之重
古董地攤上真能撿到漏嗎
抄底歐洲古董傢具下單須謹慎
古董小提琴漸入國人收藏視野
探究古董珠寶的收藏心經
 
頻道精選:
【思想】公共資金成謎,責任追查不可少 2013-06-14
【讀書】如何保持持續的專注力? 2015-04-02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政企投資熱高漲 石墨烯上遊産業現"泡沫化"端倪 2015-04-09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