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a業績再縮水,傳統奢侈品牌何去何從?
2015-02-25    作者:劉曉穎    來源:一財網
分享到:
【字號

    奢侈品公司在過去幾年大力進行零售渠道的擴張,特別是在中國內地,以至於造成供給遠遠大於需求的現狀,由於中國高昂的關稅(和其他次要原因),目前有75%的中國人奢侈品消費是在海外或者通過海外代購的形式進行的。

    25歲的湯蓉在恒隆廣場的PRADA專櫃剛經歷了一場不愉快的交涉。她去年10月在意大利旅游時買了一個該品牌著名的殺手包,現在logo上的一個P掉了。上海的專櫃要求她支付500元的維修費用。

    “店員説,五個全部掉了修一下也是500塊,掉一個字母修一次也是這價格!”她有些不甘心,但還是怏怏地付了錢,並下決定不再買這個牌子的東西了。

    繼2013年那份令人失望的財報之後,PRADA在2014年的表現依舊不佳——在去年一年內,這家在香港上市的意大利奢侈品集團Prada SpA (1913.HK)的跌幅超過了30%。

    這一疲態一直延續到羊年開年。從PRADA最新發布的2015財年(截止2015年1月31日)業績快報來看,其2014年的銷售總額為35.52億歐元,同比下跌1%。更加糟糕的是,就在不久前,摩根大通看空Prada SpA,對其2015年盈利預計進行了5%的下調。

    發力男裝?

    作為集團掌控人,普拉達家族一直在試圖挽救這個已經超過100年的品牌。

    去年4月在米蘭舉行的一個長達四小時投資者會議中,Prada SpA (1913.HK)的首席執行官Patrizio Bertelli 詳述了集團未來三年的投資和擴張計劃。

    按照計劃,Prada 品牌在2014-2016年間將新開設120間門店,其中50間為男裝專門店,使男裝門店總數從現在30間增加至80間。目前男裝産品在全球220間Prada直營店出售,2013年收入總計8億歐元,佔集團總收入的25%。

    品牌零售總監Giulio Brini &&,“男裝將成為我們發展的主力”,他認為男裝擁有強大的增長潛力,未來3~5年內收入可上升至15億歐元。

    男裝將成為普拉達的發展的主力?

    如果你了解這個品牌,你會知道,它的品牌口號是“女人喜歡普拉達”,它的訴求是做“最懂女人的品牌”。

    雖然打算大刀闊斧改革,但目前看來還未見成效。據了解,prada雖在日本市場表現強勁,但除了日本以外的其它亞太地區卻是其業績下滑的重災區。數據顯示,2014財年該集團亞太區銷售額下跌5%。

    Patrizio Bertelli &&2014財年由於比預期更不確定且複雜的地緣政治及金融環境,暫時阻礙該集團的成長,不過他同時稱大環境不會影響集團中長期增長目標。

    prada如今力挽狂瀾,還能重回過去的黃金年代麼?

    新興品牌的挑戰

    不止prada一家,整個奢侈品市場的表現都不怎麼樣。

    如Gucci在過去兩年內的收入皆持續下跌,而它的母公司Kering SA (KER.PA)開雲集團的營業利潤在2014年也下跌5.0%。另一家,被認為是奢侈品行業的優等生——Herm岢s International SCA (HRMS.PA) 愛馬仕國際更是多年來首次下調了2015年年度增長目標。

    亞太地區特別是大中華區域是這些奢侈品業績下滑的重災區。品牌甚至不敢再向過去一樣再肆無忌憚的擴展開店。

    “奢侈品公司在過去幾年大力進行零售渠道的擴張,特別是在中國內地,以至於造成供給遠遠大於需求的現狀。”奢侈品行業和股票分析師範卉稱。

    此外,在她看來消費渠道和地點的變化也是一大原因:“由於中國高昂的關稅(和其他次要原因),目前有75%的中國人奢侈品消費是在海外或者通過海外代購的形式進行的。”

    貝恩公司發布的《2014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中顯示,去年代購市場規模達到月550-750億元(內地奢侈品市場整體規模月1150億元),前往日韓旅游消費的游客增長了約60%。

    貝恩公司的調查還發現,中國消費者細分的邊界呈現模糊狀態,消費者偏好的品牌越來越多樣化。這家諮詢公司對1400名中國消費者展開的調查發現,他們變換奢侈品牌的可能性日益提高。70%的受訪者聲稱他們喜歡嘗試不同的品牌和風格,近45%的受訪者計劃未來3年購買更多的新興奢侈品牌。

    對品牌沒有多少忠誠度的消費者正在從那些高傲的奢侈品牌身邊悄悄溜走。

    比如湯蓉,她在等待一週後拿到了修好的PRADA殺手包,但最近卻迷上了新晉奢侈品牌MCM,只因為後者的代言人是韓國的人氣組合EXO。

    “在華奢侈品牌的市場空間全面開啟。這為新興品牌打開了新的市場機遇。同時,中國奢侈品市場在不斷發展變化,傳統大牌也要提升應變能力,否則他們將會面臨在中國消費者中‘失寵’的風險。”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2014年奢侈品研究報告的作者布魯諾蘭納説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頻道精選:
【思想】滴滴、快的合併背後的隱憂 2013-06-14
【讀書】珠峰哲理的經濟分析 2015-02-25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政府壟斷致公共數據束之高閣浪費嚴重 2015-02-25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