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復需要科班
2015-02-25    作者: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字號

  1500萬件需要修復的文物,與2000余位文物修復人才,二者之間的巨大反差不斷提示我們,培養專業文物保護與修復人才時不我待。

  上世紀60年代,在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吳仲超的支持下,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廠正式成立,文物修復得到了應有的重視,更成就了鄭竹友、金仲魚、金禹民等一代文物修復名家。但面對當下文物修復現狀,這種傳統手工技藝的師徒模式再難填補巨大的人才漏洞,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的“妙手回春”也難以應對數以百萬計亟須修復的珍貴文物。那麼,大批培養“科班出身”的文物保護與修復人員能否化解人才危機?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率先看到了問題,並給出答案。

  從實驗室到博物館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以下稱中心)在2009年被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心下設金屬文物保護實驗室、陶瓷文物保護實驗室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實驗室,主要面向該校歷史系學生。金屬文物、陶瓷文物的修復和書畫裝裱,古籍修繕等實驗課的設置,使學生能從破碎斑駁的文物中逐漸拼湊還原出歷史的印記。

  “現代技術與傳統技藝相結合”一直是中心主任韓建業堅持的教學方法,運用現代儀器精準分辨附着在文物上的雜質,通過傳統技藝完成細緻的剔除修補,這是現代文物修復所必需的。從低年級用石膏複製文物,到高年級親手修復文物,再到實習階段親歷博物館文物修復過程,雖然實驗室系統地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但並非每個人都能成為文物修復人員。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教授顧軍&&,實驗室給學生們提供的只是鍛煉平台,文物修復這門技術還是修行在個人,若沒有業餘時間的刻苦練習是無法步入專業領域的。此外,心靈手巧,細心踏實的天賦和性格也有一定影響。

  目前中心三大文化遺産類實驗室均面臨一個嚴峻問題,即文物修復方面的師資匱乏,導致實驗室利用率低。“學院編制內的老師沒有人會文物修復技術,所以教實驗課的老師都是學院外聘的專業人士,他們或來自博物館,或來自民間非遺傳承人,聘請費用高,時間更是有限。”沒有專業老師的指導,沒有管理員的維護,既無法確保實驗室在課下的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練習。顧軍建議,學院應突破以學歷為主要依據的聘用規定,以學院的實際需要引進師資。“術業有專攻”,那些真正精於文物修復技術的人才,學歷不一定很高,但“非遺傳承人和文物修復人才都是國寶級的,比大學教授珍貴、重要得多”。顧軍如是説。

  從不重視到不夠用  

  文物修復人才的培養是艱難而漫長的,在國外,從高中一年級開始就有專門培養。以意大利為例,全國文物修復專業人員有八萬餘人,並且社會地位,薪資待遇都很高。而在我國,修復技術一般被認為是技工,是手藝人,是文化程度很低的人才從事的工作。韓建業認為,正是由於對技能人才的偏見,使修復人才在各方面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進而造成一方面修復人才緊缺、另一方面沒人願意做的惡性循環。

  顧軍認為:“文物修復技術完全可以獨自成立一所學院,並且文物修復應當學歷化,應該有本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她介紹,在國外,文物修復的從業者都是高學歷的專家,而我國卻只限於大專或職高畢業生。她建議:文物修復的地位應當得到提升,增加它的技術含量和文化含量,“沒有高精尖的技術人才群體,自然無法實行高質量、成規模的文物修復教育培訓。”

  從新政策到新教綱  

  筆者了解到,已經&&的高考改革方案將實行技術技能人才和學術型人才兩種高考模式,其中技術技能型人才有三種,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勞動者。在不久的將來技術勞動者的社會地位,就業空間將得到大幅度提升,文物修復人才的供不應求也有望得到緩解。2012年開始起草的《中國文物保護修復行業標準》和近年來國家文物局制定的“逐步實施資質認定、持證上崗的管理方式,培養一批專業水平高、管理能力強的複合型人才”的人才發展戰略,都在逐步規範文物修復行業標準,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此外,國家文物局批准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成立“文博行業資質資格認證中心”,具體承擔資質資格認證事務性工作,為文物修復從業者的技能水平提供專業保障。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有着北京地區唯一的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和高校文物修復領頭羊的文化遺産實驗室。2014年,他們新增“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招收了40名學生,重點培養文物修復人才,並與首都博物館、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等著名單位合作,共同培訓文物修復人才。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收藏銀行卡隱藏多重法律風險
淺談手串收藏:藏珠重在趣
反腐促壽山石收藏市場健康發展
收藏熱情高漲:生肖金銀幣連年攀升
中國收藏家到日本淘寶漫畫和玩具
 
頻道精選:
【思想】滴滴、快的合併背後的隱憂 2013-06-14
【讀書】珠峰哲理的經濟分析 2015-02-25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深度】政府壟斷致公共數據束之高閣浪費嚴重 2015-02-25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