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倉踏空”、“站錯了風口”……去年末以來的這波A股行情中,網絡上不斷興起的各種段子裏,不少都是對投資者在牛市中沒有賺到錢的描述。
近期市場上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和普通投資者一樣,儘管股市回暖,但是投資A股市場的銀行結構性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卻沒有看起來那麼“美”。部分到期的結構性理財産品雖然投資A股,其收益率卻徘徊在低收益邊緣。
根據銀率網的統計,2015年1月份共有5697款理財産品到期,其中結構性産品有291款,非結構性産品有5396款。在所有的到期産品中,有3746款産品披露到期收益數據,到期收益披露率為65.75%。
而在披露到期收益數據的産品中,有65款産品未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全部為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産品。其中有55款為保本型産品,10款為非保本型産品,且所有産品均有達到産品説明書中明示的預期最低年化收益率。
記者根據這些統計數據發現,在不及預期最高收益率的65款産品中,有相當一部分産品為投資股市的結構性理財産品。
信息摘自《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