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種名為“新中式”的傢具風格逐漸受到市場的關注。“新中式”傢具既不是對古典中式的簡化,也不是中式元素的簡單疊加,而是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內涵中挖掘精髓,其形式感仍有中國古典傢具的痕跡。在紅木傢具市場上,也涌現出很多“新中式”紅木傢具:它們沒有傳統中式傢具的雕龍畫鳳,簡約的造型上只有祥雲、如意紋等簡潔的中式元素;椅背不再筆直光禿,而是有厚厚的海綿靠背,倚靠時更加舒適。除了外觀的變化,“新中式”紅木傢具還推出了很多新品種,如電視櫃、鞋櫃、高低床等。
然而,時下不少紅木傢具企業“一窩蜂”地投入“新中式”傢具的製作,而忽略了對中國傳統傢具的研究,導致不少“新中式”傢具出現“不中不洋”的尷尬。那麼,對日漸崛起的“新中式”傢具熱潮,我們應如何看待?紅木傢具生産者又應如何處理“新中式”與傳統傢具文化之間的關係?帶着這些問題,中國傢具協會傳統傢具專業委員會主席團主席楊波與筆者進行了探討。
北嶽:所謂的“新中式”傢具應如何定義?它的特色是什麼?如何評價“新中式”傢具?
楊波:所謂“新中式”,怎樣去理解它見仁見智。我的觀點是,在傳統中式傢具輻射下,賦予其新理念,滲透時尚元素,還不能失去中式傢具的要義。“新中式”不等於異想天開,也不等於一味地追求另類,比如有人把一把椅子劈開了,還有人做出兩米高的靠背,這純粹是為了吸引眼球,不能稱為“新中式”。
在我看來,傢具業內不反對創新,也不反對“新中式”,只是有點擔憂,現代年輕人比如“90後”,通常喜歡求新求異,感覺上似乎在“創新”,但能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還很難説。而傳統中式傢具的式樣歷史底蘊深厚,它不僅受到中國人的推崇,更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如18世紀英國傢具設計師齊彭代爾就曾借鑒明式傢具藝術風格,為英國王室設計了一套宮廷傢具,在當時的歐洲上流社會引起較大轟動。時至今日,兼具審美情趣和文化內涵的明式傢具早已成為公認的業內經典,仍然在為國際設計領域提供養分。
有人在傳統傢具之下,改良方、圓造型元素,如福建仙游上品櫞家居有限公司,他們設計的“新中式”傢具,其內部結構還是傳統的榫卯,作品在市場廣受歡迎,甚至屢被模仿。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現在不少年輕設計師僅能畫出榫卯結構的外觀圖樣,對結構的理解還遠遠不到位,以至於做出的東西不倫不類,很多業內專家看過之後都給予了批評,覺得他們配不上“中式”兩個字,更不應往“新中式”上靠。要創新,首先要了解傳統中式傢具的內部結構。殊不知,傳統中式傢具的精髓不僅在於其優美的外部形態,更在於易被忽視的結構深處。
北嶽:傳統傢具和“新中式”傢具沒有矛盾和衝突,但不可強行“轉型”。與傳統傢具産業的家族式、粗放式發展不同,“新中式”傢具注重産業鏈的兩端,即設計與銷售,這兩個環節與傳統傢具形成了明顯差異。那麼,應如何看待“新中式”傢具和傳統中式傢具的優劣?二者又存在哪些互補之處?
楊波:傳統中式傢具不是沒有設計師,每個弧度、線條和面都有規範,只是業內多數廠家受商業利益驅動,做得大多不講究。傳統中式傢具的前景是值得期待的,不僅普通消費者認可中式傢具,很多高檔酒店也需要中式傢具,而且傳統中式傢具的選材和設計決定了其持續性和經典性,它不存在過時的説法,不需要隨着時代的發展而更換。全國的酒店數量是個大數字,如果過幾年就要換傢具,不僅會造成較大浪費,也很不環保。
此外,不管傳統中式傢具還是“新中式”傢具,只要用心做,都能創作出優秀作品,二者是可以互補的。隨着傢具領域的消費者年齡層不斷趨於年輕化,“新中式”傢具與傳統中式傢具搭配,能起到一定的視覺調節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某種形式長期佔據市場帶來的審美疲勞。
北嶽:2014年,古典傢具行業受經濟大環境以及房地産遇冷影響,開始走下坡路。在市場淡季,有不少傳統中式傢具企業蠢蠢欲動,開始嘗試“新中式”傢具。在將來,傳統中式傢具和“新中式”傢具的關係是“井水不犯河水”,還是優勢互補、共創未來?“新中式”傢具未來有可能替代傳統中式傢具嗎?
楊波:在我看來,傳統中式傢具與“新中式”傢具“井水不犯河水”的提法並不恰當,二者應是優勢互補關係。它們有不同的色澤、不同的氣場,傳遞的審美信息也各不相同,即便是純粹的傳統傢具,和“新中式”傢具混搭,感覺也很好。有客戶曾在家中將二者實際混搭擺放過,效果還是不錯的。不論是傳統中式傢具的廠家,抑或是“新中式”傢具的設計者,都應抱着兼收並蓄的態度。如果“新中式”傢具設計師懂得吸收傳統傢具的精華,活用傳統傢具結構,並進行合理的改良,還是值得贊成的。社會在向前發展,銷售渠道和市場經營也在往前走,近年來,電商也在一步步滲透到傢具市場,産品規範化之後,傢具的材質、結構、製作流程形成了大數據,得到了全方位、高清晰度的展示。市場需求在向多元化發展,人們的觀念在進步,傳統中式傢具與“新中式”傢具都會擴大並穩固屬於自己的市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式”傢具是不可替代傳統中式傢具的。在收藏實踐中,我常常遇到前輩提醒:“想要收藏,就要收藏那些讓子孫後代也能喜歡的經典之作,這樣才能入手。”從民國開始,就出現了很多在傳統基礎上改良的傢具,也可以算是“新中式”。但現在看來,民國傢具如何能與明式傢具相比?“新中式”傢具在銷售額方面有可能超越傳統中式傢具,但在歷史認可度上則是無法超越的。
因此,我認為,很多真正做傳統中式傢具的廠家和設計師還沒達到應有的境界。若想捍衛傳統,就要先取其精髓,只要把傢具做到位了,達到了古典藝術境界所要求的高度,自然會成為公認的經典。
另外,傳統中式傢具的企業管理也存在較大問題。很多廠家還停留在“作坊式”的原始狀態,其落後的管理體系亟待改進,如人力資源的合理使用、各個工序的協調搭配、不同工種的按勞計酬方式、機械的操作使用、不同構件的碼放、大小傢具的搭配等,這些都可以進行優化組合。傳統傢具行業只要把産品做好了,管理效益也會隨之提高,産品自然會擁有更大的市場。